第341章 春节(6k)(1 / 2)
第341章 春节(6k)
1月20日,俞兴与刘琬英驱车回家过年。
今年回家比去年有更宽裕的时间,所以,他们先去金陵给导师哥拜年,随后才回了海盐。
老家的过年气氛已经十分浓厚,俞兴还没回来就从电话里知道很多亲戚已经到了,而家里坐不下就只能先到饭店把桌开好,等待两人的归来。
于是,俞兴对整个大家族的吃饭有了一个小小的预判。
——吃饭氛围可能会有些偏商务。
事实证明,现场比想像中还要更商务。
以及,作为红隼资本的BOSS,刘琬英得到了超过以往的尊重。
她在席间抽空笑眯眯的对俞老板说着感受:「俞总,看到了吗?这才是面对金主的态度,我真为徐总他们委屈。」
俞兴置之一笑。
但他也觉得……好像似乎大家和小英说的话都要比自己多了。
他晚上的时候在家里和老两口聊起中午吃饭的事,提了提这种错觉。
「不是错觉,就是这样的。」俞国胜随口答了一句,「大家就是听说你比较吊。」
俞兴:「……」
俞国胜继续说道:「大过年的,又都是亲戚,谁要是被你当面弄个难看,这个年是没法过了,好家夥,你要是趴桌子上当面哭起来,谁能受得住啊!」
刘琬英瞧着男友的脸似乎有点变红,用手捂嘴忍笑。
「行了,那叫商业竞争。」楚奇英帮儿子辩解了一句,又为准儿媳解释,「琬英一看就面善,大家肯定愿意多和她聊。」
俞兴叹了口气:「妈,你是说我不面善呗。」
楚奇英仔细打量儿子,忽然换了阵营:「也不知道是不是坏事干多了会改变面相,我之前是看网上说你尖锐,现在这当面一看,你这脸怎麽也尖尖的?」
俞兴无奈的摊了摊手:「妈……我可能是累瘦了,下巴变尖了。」
俞国胜注意儿子的表情变化,连忙说道:「楚老师,快别说了,马上把你儿子说哭了,他又趴桌上哭了!」
刘琬英彻底忍不住的哈哈大笑。
俞兴举手投降,江湖险恶,他能哭马,今天也能接受家庭险恶式的挤兑。
楚奇英放过了儿子,但还是正式代表亲戚们感谢这位红隼BOSS:「琬英啊,我得谢谢你对他们『鲜果园』的帮助,不管怎麽样,我看大家今年过年都很开心。」
刘琬英微微一笑,没有揽功:「这事还是俞兴在推,本身来说,也可以看作就是他的钱在投,我的工作就是把一些人的钱拿过来进行投资,俞兴只是不想用他个人的名义而已。」
楚奇英惊讶的看向儿子:「兴兴,是吗?」
「是也不是。」俞兴耸耸肩,「反正就这麽着吧,一大家子能混碗饭吃,至于能不能发大财,也得看点运气。」
楚奇英点点头:「哎,我觉得现在就挺好的了,大家有事做,有钱赚,也都挺开心。」
俞国胜笑道:「你别挡着大家发大财的机会啊,小心琬英不投了。」
刘琬英顺水推舟,不担这责:「俞兴老板的钱,投不投都在他。」
俞兴没什麽好说的,就很简单的四个字:「在商言商。」
四个字让他的脸似乎变得更尖了。
只是,这也没什麽好指摘。
俞国胜不再聊这个话题,更感兴趣的是儿子提了一嘴的领导年前到临港视察,追问里面的详情,甚至参观了手机里领导的联系方式。
「爸,至于不,我看你平时也不是官迷啊。」俞兴瞧着老父亲啧啧有声的模样,大感意外。
俞国胜神色悠然:「你不懂。」
随即,他笑道:「我想起来有次你跟我聊统战价值,他的履历就很特殊,你们以后要是有海外的事业,未尝不能参考。」
俞兴转了转念头,看了眼小英,摇头道:「不谈这个了,我今年脑子都忙爆炸了,好好过个年得了。」
俞国胜自无不可,递回儿子的手机。
不过,俞兴临睡前倒是在电话里和小英聊了聊某些方面的可能性,他不想涉及这方面,但小英未必不能有个更漂亮的致公身份,如果过山峰资金由暗转明的做海外的投资与资管,她也可以是「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嘛。
次日,刘琬英依旧是回金陵过年,她年后有一项重要工作是帮忙思考和接触当前市场的中小电商。
除了可以作壁上观的投资视角,俞兴对于流量变现的考量还有一个已在此山中的朋友——乐淘网的毕胜。
乐淘网的发展很不错,而且,它拿到了企鹅的扶持流量,如今在营收领域已经超越唯品会,激烈角逐着这个细分赛道的市场空间。
俞兴没有急着找他沟通,打算在家里先窝上几天。
然而,去年卖了微信的他就得到本地班子的热情款待,今年自然更是有加倍的招呼,年前两天不仅是投资了碳矽数据的浙产投来人,更有省里的招商领导上门。
碳矽集团要做新能源汽车,并且已经落地临港,这个由非科班出身创始人所做的项目在最开始披露的时候几乎得不到什麽看好,可是,浙产投虽然没有投进去,但有过密切接触,又一直在留心临港方面的进展。
所以……不管是班戈丶托马斯等知名车企高管的加入,还是碳矽集团的空气悬挂丶毫米波雷达等公司的配合,又或者电车核心三电的规划等等,不能说一定成功,但运转的确实越来越正式。
临港与浙省很近,本身还位于杭州湾北侧,这种地理位置加上创始人的身份,实在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虽说碳矽集团已经和临港签订合同,但相关供应链的环节仍旧是一块肥肉,风险甚至比单纯的电车项目更低。
俞兴对于来自省里的热情没有抵触,单单临港也不可能满足所有的零件配套,而浙省有超过150家的汽车供应商,如能达成多方面的合作,那自然也是很好的。
除夕之夜,伴随着春晚之声,俞兴接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也把祝福传递给四面八方。
俞国胜这两天旁观了省里招商的热情,也一直在琢磨这个事,眼见儿子这会颇有点百无聊赖的意思,问了一个问题:「兴兴啊,你这个项目又是上面领导,又是省里领导,要是做不好怎麽办?我看你是要做家庭用车是吧,那吉利和比亚迪他们怎麽不做这个?」
「做不好就慢慢做呗,能怎麽办。」俞兴答道,「他们在做他们的方向,汽车市场那麽大,各家都是找自己能做好的嘛,碳矽这个选择算是比较新鲜的切入,要是蹚出来了,他们后续也会跟的,但我们会吃到最大的那份蛋糕。」
俞国胜斟酌道:「你刚上来就蹚水,是不是挺冒险?」
「怎麽说呢,风险和利益是挂钩的,这个车型的定位……」俞兴想了想,拿出来最早创业的项目,「我之前做瑰爱网,那个思路就是垂直细分对吧,大学生啊丶年轻人啊,他们尝尝鲜,但要换了一个很世故的中年人,他只会嗤之以鼻的觉得神经病,不过,要是真换了他回到年轻的时候,没准也会乐意尝试自己口中的蠢事,人甚至无法共情年轻时的自己。」
「我们做家庭用车,这也算是比较冒险的垂直细分,要做好这类产品,那就得准确击中用户群体,不是一般的准确,要准确准确再准确。」
「这类群体又是什麽样?」
「首先,他们一般不追求激烈驾驶,对不对,没有带着家人还急加速和猛刹车的,其次,还是考虑到家人的乘坐舒适性,比如,静谧性,有的几十万的车连个夹胶玻璃都不给,这就是问题。」
「还有空气悬挂,我最近也试着开了不少车,奔驰的空悬开起来也就那回事,但滤震效果就调教的不错,这也和它的定位有关,这和我们的追求有共通之处。」
「对汽车有不同追求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和评价,我们会针对我们想要的用户加强这方面的属性。」
「如果能做到这样,我们距离成功就不远了。」
俞兴侃侃而谈,聊了一通垂直细分的情况。
俞国胜听着儿子拿汽车这样庞大的项目和他最早的折腾相提并论,既觉古怪,又觉似乎真有共性。
他最后问了个问题:「那我什麽时候能开上你造的车?」
俞兴考虑着规划,笑道:「量产嘛,五年之内应该没问题,你要是愿意试车,可能明年或者后年就行了,样车很快,怎麽调整和优化,问题就太多了。」
俞国胜羡慕的看着儿子自然的摸出一支烟,觉着没准还真能成。
「行了,看小品了。」楚奇英抓了一把瓜子,「要我说,你自己先组建个家庭,也算充当适合你自己车的用户了。」
俞兴瞧见母亲看似对准电视但馀光瞄着自己,忍不住笑道:「我们没认真讨论过这一点,但……」
俞国胜准确补充:「是不是需要有什麽财产上的划定?我看电视里都是这样的。」
俞兴评价道:「爸,你的话又要偏商务了,看小品了。」
他随手抛了一支烟给老父亲。
俞国胜眼疾手快的接过又自然的藏进口袋。
楚奇英馀光扫见,装作没看到这一幕。
俞兴的春节归家免不了应酬,但他已经逐渐习惯这种情况,力求能用最短的时间来结束各种交流。
初一的晚上,他忽然想起远在美国的刘建凯,打了一通越洋的拜年电话。
刘建凯还真是第一次在海外过年,但自己现在都是在为过去的认知和冲动买单,抱怨之馀更多的还是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