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7章 敏感(1 / 2)

加入书签

第437章 敏感

铝合金材料的研究是碳矽集团以产学研名义与交大两位教授密切合作的项目。

这种材料性能要求的提出是公司最初寻找力劲集团之后就展开的,核心目标便是突破传统铝合金的瓶颈,让它能够适配一体化压铸的工艺创新。

相较于力劲集团的波折,丁教授与彭教授带领的团队其实相当不负众望,每隔一段时间就有性能的挺进,而且,他们推出的是两种合金体系下5个亚型的铝合金,成功让材料流动性提升15%以上,强塑积提高到30%以上。

传统的铝合金,它在高温下的流动性不足,不好填充大型压铸模具的复杂型腔,最新研发的铝合金优化了镁丶锌等元素配比,已经可以把充型速度提升至5m/s,这就接近注塑塑料的流动性水平了。

通俗来说,新型铝合金既有流动性,结实又不脆,还不用免热处理,压完之后就可以直接用。

俞兴第一时间过目了实验室提交的材料说明,匆匆略过各种数据之后反覆看了结论,最终便是对新型铝合金与超大型压铸机珠联璧合的向往。

要材料有材料,要设备有设备,虽说力劲那边还在优化,但一体化压铸至少也是能够强上了。

俞兴尽管高兴,心里也没下完全的论断,毕竟,还牵扯到一个良品率的问题,不过,这种全球独步的工艺确实越走越宽。

他定了定心神,致电材料实验室,又联系「碳力公司」,希望两边就着最新的突破进行新一轮的交流与推进。

很快,联合研讨会的时间就定在三天之后。

12月14日,还沉浸在材料突破喜悦中的俞兴接到IDG掌门人的电话,得知他要从临港这边逛一圈,顺便有个值得推荐的人才。

熊潇鸽人没到,人才的履历先发了过来,第一眼就颇有缘分,倒也是一位出身交大的供应链老手,名为宋钢。

次日,俞兴欢迎熊总的到来,第一时间先带他浏览碳矽集团的进度,又习惯性的驾驶原型车,为他讲述这段时间遭遇的大大小小的问题。

比如,德国的空悬与国产的深入。

比如,碳矽与力劲的合资以及铝合金材料的突破。

熊潇鸽本来还饶有兴趣,但越听越晕。

他在换自己驾驶原型车的时候,忍不住感叹:「俞总,我自诩是一个喜欢研究行业情况的投资人,但你这样的……你真是越来越不网际网路了。」

俞兴忍俊不禁:「那咱们去隔壁聊也行,隔壁挺网际网路的,这不是真心的向股东汇报情况嘛。」

「股东是喜欢掌握清楚公司情况的,但碳矽集团这种是真的只能看最终结论了。」熊潇鸽摸着方向盘,「我现在就觉得能开着车跑还挺让人傻乐的。」

他继续评价道:「俞总,再过两年,我要是看到你长了半头白头发,也不会觉得奇怪。」

俞兴不以为意:「熊总,我有自己独特的放松手段。」

熊潇鸽颇觉奇异,询问道:「什麽独特的放松?」

俞兴略一琢磨,回答道:「我没事就喜欢去K歌,唱唱《假行僧》什麽的,特别解压,我觉得这也是『一起K歌』日活相当不错的原因。」

熊潇鸽笑了笑:「俞总,有钱人的花样很多,你这是最朴实的放松了。」

他回想刚才听到的内容,秉承着来都来了,说道:「那我明天也听听你们一体化压铸的工艺推进?」

俞兴一口答应下来,又调侃道:「你愿意坐在那里当木头,我是不会拦的。」

熊潇鸽没觉得为难,听不懂归听不懂,但听听也是有益的,回头碰见一些见领导的场合,自己挑上那麽几句,不也显得很有专业性嘛。

他对碳矽集团的进度满意。

等到聊完总体情况,熊潇鸽提及这次推荐的人选,是自己参与产业投资会碰见的,而在交流和研究之后就觉得这位的履历和能力都相当不错。

俞兴听了几句来由,说道:「我昨天一看到名字就觉得有点印象,让人去查了查,我们之前有想挖他来临港这边,但被他拒绝了,熊总,你这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吧?」

宋钢出身交大,随后就在通用丶福特等车企从事供应链的工作,早在2012年年初的时候就被碳矽集团筛选到有意的名单里,只是,随后的沟通遭遇对方的拒绝。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种事强求不得,再加上碳矽集团的工厂还处于建设期,也就没了下文。

「咦?是吗?我这倒是没听他提过。」熊潇鸽有些迷惑的说道,「我有和他聊起碳矽集团的电车项目啊,他的评价还挺高的,然后,我说临港这边就缺人才,他也没有拒绝招揽啊。」

宋钢主要是在国内的合资车厂工作,涉及的是整车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具有丰富的经验。

熊潇鸽还托人问了问,这位确实有很好的口碑。

他转着念头,忽然有所猜测:「我不觉得他是和我说场面话啊,也许是你们挖人的时候,碳矽集团还一穷二白,人家自然不愿意来,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他有施展的空间,那自然就能认真考虑了。」

俞兴认可这种想法,但还是笑道:「那我让人再问问,算了,那我直接给他打电话问问,不过,熊总,以后你就不用这样的来给我推荐了,我们会自己寻找合适人选的。」

熊潇鸽有些悻悻,股东也想出份力而已。

俞兴让秘书把这件事记了下来,宋钢确实有登上公司的人才名单,这也就可以再问问。

他又聊到电车三大件的进度,着重提到的是目前进展最慢的电池问题。

碳矽集团已经就磷酸铁锂电池的性能标准向宁德时代发出要求,但这方面得到的反馈也就是正在推进,预期还要优化和测试到年中。

既要符合性能要求,也要符合两家乃至三家的安全标准,宁德时代那边的压力表现出来的也很大。

俞兴无视了这种几次三番的压力,就一个想法,你是宁王,你不能不行。

熊潇鸽听着俞总表现出的些许苦恼,也没什麽表示,你是俞总,你就该苦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