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本质(2 / 2)
自己既不是歌手,也不是明星,怎麽会有这麽多的点赞和评论?
她津津有味的看了看动态,心里有着颇多的成就感,转而便把自己清唱的短视频分享给了朋友。
……
阿里入局,乐音上线。
临港对此颇为重视。
虽然乐音又是一款Mus模式的短视频APP,但这种巨头的动静无疑是在增加竞争强度,未来并不会排除它往全形式内容的进化。
抖音从上线到现在有三周的时间,用户规模突破百万,增长速度与日活比例保持的还算不错。
俞兴第一时间没有召开或参加碳矽数据的分析会议,而是也在观察阿里丶企鹅以及业界的动态情况。
阿里对标企鹅的意味太浓了,上市之后又资金充沛,从战略角度来看,未必会把抖音放在心上。
九月的最后一天,俞兴列席了碳矽数据针对短视频市场的第三周研讨会。
「乐音和微视,它们俩的模式和内容做法几乎是一样的,这种慕容复式的竞争是从微信与微聊蔓延过来的,最重要的是,它们做短视频的思路仍然是延续类似微博的那一套玩法。」
「我们使用和观察来看,微视对于明星帐号存在很大的流量倾斜,一个明星用户和普通用户的初始曝光量至少是100倍的差距,而且,人工进入热榜的门槛更低。」
「包括微博的秒拍,微视和乐音,它们都是在按照视频版的微博来做短视频,数据便相当好看,这没有脱离之前微视解散的产品思路,这是不对的。」
会议室里的声音给出极其确定的批评。
然而,参会人员都没有驳斥,毕竟,作为微视前负责人,从美国飞回的邢宏宇大概是最有资格评价微视的人之一。
微视复活了,转为类Mus的音乐短视频形式,但邢宏宇认为内里做产品的本质仍然还是那一套对微博逻辑的模仿。
微博很成功,微博太成功了,套着那样的逻辑从文字转为短视频,这本身就是企鹅之前的内部讨论。
邢宏宇如今旁观市场,这种产品逻辑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
相较于微视丶乐音丶秒拍,抖音则不同,碳矽数据做抖音是按照在软体矩阵上验证的算法技术,通过多层流量池模型来实现内容的分发。
简单说,用户发的一条视频会先推给数百个用户,如果完播率丶互动指数等指标达到一定比例,这条视频就会继续推给上万个用户,如果数据依旧达标,后面的流量池就会不断升级。
现在的微视是在做明星效应,抖音则是数据驱动,这是两款或者说两类产品本质的不同。
微视学习了MusVid的产品形式,然后以此来注入流量和资源,抖音舍弃了MusVid的产品形式,内里却仍然沿用着碳矽数据在技术算法上的尝试与进化。
「我们和微视它们属于南辕北辙,这麽看,就算微视和乐音它们未来转成全内容的短视频平台,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忧。」吕海颖这麽说着,又补充道,「当然,还得有师兄的解囊相助。」
碳矽数据最担心的是被海量资金平推淹没。
俞兴从口袋里拿出两个手机,排在会议桌上:「你们有信心,我就有信心,朋友们的资金确实都饥渴难耐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