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39章 河套!河套!(2 / 2)

加入书签

「可我军主力若西调秦凤,潼关防线必然空虚。」

平子澄皱眉插话,「开封朝廷的两淮军已在西进,若此时分兵,恐首尾难顾。」

苏允目光在二人之间逡巡,忽然问平子澄道:「秦凤路现存粮草几何?」

「回先生,」平子澄赶紧道,「据去年邸报,秦凤路五州仓储尚可支撑万人三月之粮,但兰州失陷后,洮河粮道被切断,其馀各州恐已陷入绝粮之境。」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更堪忧的是,自种谔死后,秦凤路诸将离心,如今怕是连固守狄道城的士气都未必有。」

议事厅内响起此起彼伏的低叹。

苏允忽然起身,走到章楶面前:「章经略曾知兵熙河,若以五千轻骑,五日内能否突进至狄道?」

章楶瞳孔微缩,指尖在舆图上划出一道弧线:「从长安经陇州丶秦州至狄道,全程八百里。

若走番须道,利用吐蕃旧驿道换马,或许能在第四日黄昏抵达。但——」他抬眼直视苏允,「此举需冒孤军深入之险,且需陇右熟户作向导,否则极易迷失在陇山峡谷中。」

「熟户.」苏允喃喃自语,忽然转头看向王抱朴,「还记得三个月前在邠州救的那批吐蕃商队吗?他们的大首领叫什麽来着?」

「确悉藏征。」王抱朴立刻答道,「此人是青唐唃厮罗后裔,与西夏有灭族之仇,曾言愿为我军带路破敌。」

韩幼安击掌称善:「天赐良机!若以吐蕃熟户为前驱,既解迷路之患,又可借其与西夏的仇怨壮大声势。」

平子澄却仍有疑虑:「可主力东调潼关丶西援秦凤,中间的同州丶华州防务如何?万一河东的折家.」

他话音未落便被苏允抬手打断。

「折家世代忠宋,但此刻大宋自顾不暇,」苏允指尖重重按在麟州位置,「只要咱们派使者携重礼赴麟州,言明『西夏若破秦凤,下一个便是河东』,折可适必不会坐视。更何况」

他忽然冷笑一声,「我苏学会已经拿下半壁西北,折氏若是识趣,就该讲潼关双手奉上,否则我大军至麟州之时,可就不是他们能够掌控的了。」

众人闻言皆露出会意之色。

苏允呵呵一笑,道:「其实五千援兵只是过去鼓励秦凤路守军,告诉他们我们的态度。

静宁(韩幼安),随后给秦凤路守军送去粮秣,告诉他们,我们与大宋朝乃是兄弟阋墙,外敌入侵,必须一致对外!」

韩幼安赶紧道:「是,先生。」

苏允点点头道:「另,我打算北上取河套!」

苏允此言如巨石投入沸水,议事厅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惊呼声。

平子澄手中茶盏险些跌落,茶水泼在舆图上,晕开一片暗黄:「先生是说.直取河套?

那可是西夏的根本之地!」

章楶更是霍然起身,腰间玉佩撞在桌沿发出清脆声响:「河套自李元昊起经营数十年,铁鹞子丶步跋子皆屯驻于此,其城防之固丶粮草之丰,非兰州可比。

我军此刻连秦凤路都未稳固,如何能」

王抱朴按住案几的手指关节发白:「河套距长安千里之遥,中间横亘横山山脉,且不说后勤如何支撑,单是西夏梁太后闻讯后必倾国来救——我军若深陷河套战场,恐成首尾难顾之势!」

韩幼安皱眉抚须,忽然想起什麽似的压低声音:「再者.当年种谔率二十万大军五路伐夏,最终折戟灵州,便是因河套城坚难下。

我军如今兵力虽然已经将近二十万,可是我们如今的地盘亦是颇大,能够调动的不过五万,以五万深入敌境,岂不是以卵击石?」

众人的目光如火炬般聚焦在苏允脸上,却见他嘴角扬起一抹冷峻的笑意,指尖缓缓划过舆图上黄河「几」字弯:「诸位可知,为何西夏敢在此时进犯兰州?」

他忽然抽出腰间匕首,在羊皮地图上戳出个孔洞,「因为他们笃定我军不敢深入其腹地——毕竟关中初定,谁会冒险赌上全部家底?」

章楶瞳孔骤缩,忽然意识到什麽:「居正是想.围魏救赵?」

苏允赞许地看他一眼,匕首顺着黄河向上滑动:「西夏精锐尽在秦凤路,河套必然空虚。

若我军以轻骑奔袭河套,做出直取兴庆府之势,梁太后必回师救援。

如此一来,秦凤路之围不战自解,甚至能趁机收复兰州。」

「但奔袭河套需穿越无人区,」平子澄仍有疑虑,「且不说党项游骑的骚扰,单是水源便是大患。」

苏允忽然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纸展开,众人定睛一看,竟是详细标注着沙漠绿洲位置的地图。

「这是确悉藏征献上的『河西故道图』,」他指尖点在居延泽附近。

「吐蕃商队曾藉此道与回鹘通商,沿途三十里便有一处泉眼。

若以三日为限轻装疾进,可避开西夏主力斥候。」

韩幼安忽然击掌:「妙!若能在西夏反应前拿下河套诸城,既能切断其与辽国的战马走私通道,又能以『收复唐代朔方故地』之名号召河西熟户。

如此一来,我军便从『叛军』变为『复唐义师』,道义上占尽先机!」

苏允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在平子澄的身上,道:「清澜,若以三万石粟米为饵,能否说动河西粟特商团为我军提供向导?」

平子澄沉思片刻:「粟特人唯利是图,但若许以『关中茶马互市』之权.学生愿亲赴凉州游说。」

此时窗外传来更夫打五更的梆子声,苏允将匕首重重插在舆图的灵州位置。

烛火在刃面跳动,映得他眼底寒芒闪烁:「当年朱温拆毁长安宫殿时,恐怕想不到百年后,这些残垣断壁会成为咱们叩开河套的砖石。

传我将令:平子澄率两万步军固守潼关,韩幼安丶章楶即刻整备五千轻骑,三日后随吐蕃向导西进。

至于登基建国」

他忽然冷笑,「等咱们在河套竖起『唐』字大旗时,便是天命所归之日。」

议事厅内,众人望着舆图上那道直指河套的红线,忽然意识到:

这个看似鲁莽的决定,实则算准了西夏的骄狂丶大宋的迟缓,更算准了天下人对「盛唐气象」的隐秘向往。

当静塞军的马蹄踏上河西走廊时,他们扬起的或许不只是烟尘,更是一个即将改写历史的野望!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