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2章 生前身後名(2 / 2)
太子不假思索,跪在地上,低头道:「父皇万不能有这种念头。」
「朝廷的根本在父皇,不在儿臣,若真是禅位,恐怕国家不宁,百姓不安!」
李云摸了摸他的脑袋,淡淡的说道:「再过十几年,恐怕缉盗队的旧人都已经不在了,朝廷里的官员们,也都换了一两批,那个时候,谁来坐这个位置都是一样的。」
李皇帝笑着说道:「只盼到了那个时候,咱们一家人,依旧能够和睦相处。」
太子跪在地上,深深低头:「孩儿万不敢领受父皇的恩典,请父皇,熄了此等念头。」
他叩首道:「否则,孩儿便长跪不起。」
太子此时,已经不是当初十七八岁的太子,他亲自处理政事,都已经过去了好几年时间。
他心里清楚,假使十年,十几年后,自己的父亲当真要禅位给自己。
朝廷里的大臣们,恐怕也不太可能会同意,而且这个事情太敏感,到时候一个不好,可能会丢掉储君的位置也说不定。
当今的皇帝陛下…太强势。
以至于太子殿下,全然没有半点,与老父亲相争的念头。
「不早了。」
皇帝没有多说什麽,只是伸手把他扶了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回去歇着罢,明日你还要去政事堂理政。」
太子毕恭毕敬,起身之后,小心翼翼的离开了。
等到太子离开之后,李皇帝才叹了口气。
他想要「退休」,是真心诚意,只是可惜,这种念头,没有人会信。
而且,就连李云自己也不清楚,十年之后的他,还会不会有这个念想。
假使十年之后还有,他真的做了太上皇。
如果继续管事,那麽跟没有禅位,区别不大。
如果真的就不管事了,到时候权欲之心作祟,恐怕他想要自由活动都是难事,说不定会被儿子给圈禁起来。
「难难难。」
皇帝陛下摇头叹息:「天家父子,真是难也。」
…………
三日之后,一身蓝衣的孟海,在甘露殿里,对着皇帝陛下低头行礼,他手里捧着文书,对着天子低头道:「陛下,属下查陶相公,已经有了些结果。」
皇帝陛下抬起头看了看他,又继续低头写字:「你说就是。」
孟海低头道:「陛下,陶相公…」
「为官相当清廉,不管是在江东主事礼部时期,还是开国之后任礼部尚书,任宰相时期,九司都没有查到他任何贪墨事宜,所有门人弟子登门,他都不收任何礼物,一旦有门人带礼物登门。」
「就会被赶出陶府。」
李皇帝闻言,并没有如何开心,只是心中更有些恼怒,甚至停下了笔,握紧了拳头。
这老酸儒!
恐怕十几年前,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在为自己的生前身后名谋算了!
否则的话,朝廷这个染缸,沾染其中,哪怕是苏晟,偶尔老部下登门,他也会收一些东西,哪里会这样乾乾净净!
孟海见李云不说话,低着头继续说道:「不过,虽然陶相公两袖清风,但是陶相公家里的诸子,还有诸多孙子,多不乾净。」
「臣等粗略查了查,就查到了他们许多不法情事,如果陛下想要拿人,属下立刻将这些证据,送交大理寺以及京兆府,让大理寺还有京兆府拿人。」
李皇帝眯了眯眼睛,想了想,然后闷哼了一声:「陶文渊刚死,现在朝廷动他的儿孙,一定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孟海,开口道:「你多查一查,尽量多找到一些陶家的证据。」
孟海一愣,低头道:「陛下,这些已经足够拿人了。」
李云摇头:「要再多一些,等证据足够多了,你拿去给郑王。」
「让郑王把它们见报。」
说到这里,李皇帝冷笑了一声,没有说话了。
你不是爱名声吗?
你自己或许乾净,但是儿孙可不乾净,一旦陶家儿孙的罪过,见诸大唐官报,到时候说不定群情激愤,要官府去陶家拿人!
孟海闻言,先是一怔,随即连忙低头。
「属下遵命!」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