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独特的修行,第一个徒弟(1 / 2)
张之维盘坐在一座高约九米,宽十二米的四柱石质牌坊下。
牌坊上刻三清浮雕和祥云瑞兽,楹联上写着「仙山无恙有道气名龙虎,名胜有籁无氛秽称道都」。
这里是龙虎山的礼仪门户,进龙虎山烧香的信众,都会经过这里。
人来人往之下,留下了数不清的痕迹,所以,这段时间张之维都盘坐在这里感悟古今,见证着道教的诞生和兴衰。
他看到过裹着赭色头巾太平道,高举着木幡,以炽热信仰呐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那是一个民生雕敝与天道信仰崩塌的时代,神权与王权在饥民的尸骨上掰手腕。
他看到了两晋的王谢子弟,穿着宽袍,喝着小酒,弹着《广陵散》,服着五石散……
这是一个玄学清谈与生命短促碰撞的时代。
他看到南北朝时,道教与佛教争着香火,流民穿着草鞋在结冰的淮河上跋涉。
…………
每个时代的精神烙印中,都充斥着着现实和虚幻的拉扯。
这些经历,虽然看起来很虚幻,好像和内景中出现场景差不多,但其实有着本质的区别。
内景是自身精神的投射,你在里面所经历过的,永远都超不过自身的认知,就跟一场让人印象深刻的梦差不多。
想要靠内景来历练,提升自己的见识,磨练自己的内心,无疑是不现实的。
不过,这种方法却可以,虽然他并没有深入的进行探索,但他的精神却如天上的流星般划过了那片时空,虽然短暂,却留下了独属于自己的痕迹,把自己的精神印记烙印在了一个又一个年代之中。
这一刻,他的命运线贯通古今,他本就极重的权重,正在成倍的增加。
上溯千年,一直到现在,他的精神烙印像足迹一样布满每个时代,但同时,每个时代的烙印,也都在他心间。
在这一刹那,他似乎穿越了时空的间隔,成了一个千岁的人,每个年代,都和他有关系。
这是一种全新的修行。
如果只是靠游历,靠经历,去打磨自己的主观,力度太轻,也太不效率,很难真正锤炼出超脱客观的强大主观,需要大量的用时间堆积,可能要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才会有所成。
而他现在的方法,可谓是反其道而行之。
顺为凡,逆为仙。
如果这个客观世界上,有一条贯通古今的时间轴,普通的修行方法,就是顺着这条时间轴向前,而他的方法,则是逆着时间轴往后。
当然,他其实也在向前,这与他感悟古今并不冲突。
而随着他的感悟越深,张之维周身的炁息也越来越虚无缥缈起来。
这种虚无缥缈并不是指别人用炁察觉不到他的炁息。
这种虚无缥缈之感是来自肉眼,因为如果有善于观察的人出现,就会发现,张之维的灵魂,似乎和他年轻的身体并不对称。
他身上有一股亘古长存的缥缈感。
其实,以前的左门长,身上也有一股淡淡的这种感觉,青年的身躯,沧桑的灵魂,所以,他才有了大盈仙人的外号。
而此刻,张之维身上的这种感觉,远胜左门长。
而这种神奇的改变,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他主观思维的强韧上,也体现在他的性命上,毕竟主观思维是依托于性命而存在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主观思维的强大,性命自然也会跟着进步。
同时,也体现在他的术法上,毕竟术法也蕴含着施法人的气势和神意。
张之维的主观进步了那麽多,他术法中的神意自然也是变得更加的高不见顶了。
甚至,张之维已经算是看到了「道」的境界。
「道」的境界,其实就是丹功修行境界返虚合「道」中的「道」。
对于这个境界,张之维并没有过多思考,他从牌坊下起身,足足一米九的身形,让他在这个年代异常的显眼。
也正是在这时,周围来往的香客才注意到了他,心里不禁疑惑,这个大块头道士是什麽时候在这里的?怎麽先前没注意。
张之维虽是个大嘴巴,但也没大到随便找几个不认识的人就开说,他转身离开牌坊,返回天师府。
途径正一观的时候,他发现正一观的门口,盘坐着一群小道士,一个青年道士站在他们面前,在指导他们修行。
小道士们正在闭目打坐,没有注意到张之维。
负责教学的青年道士,看见张之维,顿时大吃一惊,连忙说道:
「之……之维师兄……您……您怎麽来这了。」
龙虎山的弟子,不全都是张静清的弟子,也有亲疏之分,面前这个道士,张之维只是觉得眼熟,但记不起名字,他点了点头:
「随意走走。这是新来的籙生?」
籙生指的是还没有达到受籙标准的道士。
这和三一门收弟子的时候,会把安排在下院考验一番的举动差不多,是一个选拔的过程。
籙生们的来历各异,有些是分观举荐来的。
有些是慕名前来拜师的,还有些是天师府的道士游历的时候,见到资质好的少年,直接带回来的,像张之维和田晋中便是这样拜入天师府的。
别看田晋中有些不太起眼,但这要看和谁比。
在龙虎山,有张之维和张怀义,他只能是小田。
出了龙虎山,一般的修士遇到他,得叫田爷。
「之维师兄,都是刚入山的,我还在教他们怎麽吐纳龙虎内丹术!」青年道士说道。
龙虎内丹术也是天师府的基础功法,只不过没有任何的特效,只能单纯的修性命。
刚进入龙虎山的籙生们,基本最先接触的就是这个。
至于金光咒……那是入门功法,只有入了山门,授予了法籙的道士才有资格修行。
闭目打坐的籙生们,听到张之维和青年道士的对话,纷纷睁眼看来。
能成为籙生,就等于半只脚踏入了异人圈子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听闻过小天师张之维的大名。
甚至有些籙生就是冲着张之维的名头才来龙虎山当道士的,见到张之维自然是激动的不行,一个个连忙起身来打招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