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两难决策(1 / 2)
第824章 两难决策
萧夏又对裴矩道:「高昌国之事,朕会好好考虑,另外,朕之前制定的铁勒制度变革推进如何了?「
说到铁勒各部制度变革,裴矩着实佩服天子的深谋远虑,天子推出了三项制度改革,一是在各部建立元老会,推行元老共议制,人数不能少于七人,就是把各部大酋长的权力分走一部分给部落元老,比如对外发动战争这种重大决策就不再是大酋长一人说了算,而必须由元老会决定。
第二个制度就是酋长分级制,酋长最多可以分为五级,所有酋长无论大小,都一律由朝廷册封,确定其合法性,而且酋长所有子嗣都有土地继承权。
第三个制度就是在大隋安北城建立铁勒共议会制度,由铁勒各部派长子出任代表,共同商议草原大计。
这里面一环扣一环,其中第二个制度最狠,就是草原的分封制,本质是削藩,部落下面再分部落,小酋长下面再设小小酋长,朝廷一律承认,这样部落大酋长想出征打仗,以前只要召集十几个部落就行了,现在得召集几百个部落,每个部落都有私心,光利益分配就要吵上几年。
第三个制度就是对前两个制度的保证,比如仆骨部出了一个野心勃勃的雄主,他嫌元老会严重阻碍自己的雄心壮志,便废除了元老会。
铁勒共议会就会立刻指责仆骨部可汗违法,大家就会纷纷出兵,在隋军的带领下攻打仆骨部,顺便可以合法抢掠仆骨部的财产,重新建立仆骨元老会,选出一个新可汗,那个雄心勃勃的可汗只有死路一条。
裴矩躬身道:「回禀陛下,已经在顺利推行了,虽然各部可汗有点抵触元老会,但各部的元老们却积极支持,内部在激烈博弈,我们在外面施压推进,应该能成功。」
「另外两项制度呢?」萧夏又追问道。
「回禀陛下,另外两项制度实施非常顺利,受到了草原各部的热烈欢迎,他们不懂西汉的削藩历史,只想到子孙利益得到保证。」
萧夏点点头,「再让理藩院通知草原各部落,朝廷准备攻打薛延陀和葛逻禄,参加者都有利益分配,但必须由元老会决议,如果不成立元老会,那就没有资格跟随隋军出征。」
「陛下睿智,微臣这就去通告!」
理藩院和枢密院丶御史台一样,都是独立于六部外的朝廷机构,负责管理大隋的各个藩属国,包括西域丶漠北和安南各国。
有了理藩院最大的好处,就是朝廷能够精细掌握各个藩属国的动向,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一家坐大,防止出现强大的外敌。
比如云南洱海地区有六诏,就是六个部落,有了理藩院,朝廷就能掌握洱海地区各民族的动向,六诏必须和睦相处,蒙舍诏不能吞并其他五诏,否则朝廷就会联合其他五诏来削弱你,这样一来,南诏国就没有机会形成了。
裴矩告退走了,萧夏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裴矩建议借西突厥之手灭高昌,虽然有失仁义,但也说到了关键点上。
北庭和安西不一样,安西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匮乏,它对隋朝的战略意义就是维护丝绸之路,所以中原王朝采用的策略就是驻军和藩属国制,从汉朝以来就是这样,建立鄯善郡也是因为从吐谷浑手中夺取这片土地,隋朝自然不会放弃这个机缘。
但北庭不一样,北庭草原广袤,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有大量汉人生活在高昌和伊吾,所以历史上隋唐两朝统治者都是直接在北庭建州郡,建立了伊州丶西州和庭州,直接把北庭收入囊中,唐朝甚至直接灭了高昌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