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访寺(2 / 2)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檀越安乐。此间乃鄙寺清修之地,不接外客。诸位若欲礼佛布施,参访伽蓝,可往前寺。”
王揖也双手合十还礼,说道:
“弟子琅琊王揖,求见惠禅师,前日已下过拜帖,还望法师代为通传。”
僧人听见琅琊王三个字,看了看王揖,也没有什麽别的表示,只是说道:“檀越稍候。”言罢转身便往里走。
孔长瑜见僧人竟不请他们进门等候,有些不悦。可见王揖吃瘪,又自快意。
等了一会儿,僧人返回,说道:“惠师正在坐禅,不便相见。檀越若有意,可於十日後讲经会时,再临垂顾。”
孔长瑜冷声道:
“此是琅琊王氏丶朝廷钦命正使丶散骑侍郎王大人。尔等沙门竟敢如此怠慢?”
僧人神色不动,目光低垂,平静施礼:“请王散骑至前寺奉茶。”
孔长瑜佯怒:“你......”
王揖伸手制止孔长瑜,向僧人道:
“惠师禅修,本不当扰,然弟子奉敕出使,三日後便要启程,归期难料。弟子久闻惠师高名,千里而来,只愿一面,此心甚诚,劳烦法师再为弟子通禀,纵只闻片言法音,亦感大德。”
那僧人行了个礼,又自去了。
孔长瑜故作忿忿:“自晋时沙门不敬王者,这些僧人便越发放肆了!”
王揖神色恬然:
“心存至敬何必形屈,道在则尊岂论贵贱?沙门自有章法,非是轻慢。孔先生稍安勿躁,入寺随俗吧。”
孔长瑜见拱火不成,便笑而拱手道:“大人所言甚是,是下官浅薄了。”
等了一段时间,灰衣僧复来,又带来一个知客僧,请王揖入内。孔长瑜等人要跟入却被拦下:“惠师只请王散骑一人。”
王揖吩咐道:“你们在此稍候,若过半个时辰我还不出来,便去前寺等我。”
孔长瑜本待不从,可一来没有立场反对,二来没法强行跟着进去,三来看这几日王揖举止,完全是不务事的,根本没有一丁点要查案的意思。四来即便要查,见个老僧也没什麽大碍。五来他发自内心,是真的真的不想跟着王揖逛了。本来就困,又不通佛法,这要是让他在旁边听,恐怕得直接睡过去。所以也就“得过且过”丶“顺水推舟”了。
等王揖走後,孔长瑜问灰衣僧道:“这附近有能睡觉的地方吗?”
......
王揖跟着知客僧穿过禅院,七拐八绕,进入暗巷,出了巷子,有一排石阶盘旋而上,登至顶端,豁然现出个窄院,回廊精舍,宛如小庙。
院中苍石棋台前,一个俊美异常的白衣公子正独坐自弈,见到王揖入院,手执摺扇站起,压着声音拱手道:“王世叔远来辛苦。”
王揖愕然。
——————
注:①见面问礼口念阿弥陀佛是净土宗修行的方式之一,来源於净土信仰和阿弥陀信仰的融合,因为简单易行所以广泛传开,和王弼注易,扫象不言,专谈玄理故而大兴於世是一个道理。南齐时已有净土信仰,也有阿弥陀信仰,且记载念诵佛号修行方式的佛经如《般若三昧经》《阿弥陀佛经》等早已传入且有了译本,但系统的宗派化尚未开始,亦无口诵阿弥陀佛的问候习惯。
②《高僧传·神异下》:“释僧慧(也就是王揖口中“慧禅师”),姓刘,不知何许人。在荆州数十年。南阳刘虬立陟屺寺,请以居之......齐永明中,文惠要下京。”
文惠就是现在的太子,“要”通“邀”,下京就是去京都,因为荆州在建康上游,所以南朝时从荆赴京常用下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