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95章 院长的毕生政治功力,家族聚会准备(1 / 2)

加入书签

第1095章 院长的毕生政治功力,家族聚会准备(月票加更)

为欧洲市场开发标准化的复方制剂,哪怕是简化版如消食贴丶安神颗粒的整套流程,就有立项丶文献调研丶处方筛选/优化丶提取纯化工艺研究丶质量标准研究丶稳定性研究丶药理毒理实验丶中试放大丶申报资料编写,本身就是极其宝贵的经验积累。

这些经验和技术能力,未来可以无缝嫁接到更核心丶更敏感的产品转化上。

之前在《御修医方类聚》上面找到的那些秘方,一些是可以直接转换成产品的,改开过后国内也是个巨大的市场,国内的人民群众也需要这些有效的中医产品,现在就相当于是提前铺路了。

通过这次机会可以建立完善内部体系,在秘方研究所里组建专业部门,像是质量研究部丶制剂研发部丶药理毒理室,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形成多学科协同的研究团队结构。

而且先咋是秘方研究所本身就是国外各方关注的焦点。

现在方言开始大力开展一个「正大光明」的国际标准研究项目,也可以作为明面上研究所的主要公开活动,可以有效掩护对核心秘方更深层次的研究,起到烟雾弹的作用。

秘方研究所地下的那些东西,可不就是为了这些东西准备的嘛。

而且通过卫生部立项的项目,等于是披上了官方的「防护衣」。

在进行相关研究活动时,拥有更强的底气,受到来自行政层面的保护也会更多一些,至少会多一层备案和知情。

要不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呢。

方言听了院长老人家的话,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这事儿确实得做。

他对着老爷子拱了拱手说道:

「多谢您教诲,明天我就去找卫生部的领导。」

老爷子摆摆手:

「得写报告,纸面的报告,写的越详细越好,明天也不是个好时候,你得和胡先生把事情谈下来,中间最好邀请卫生部的人一起参加研讨。」

「好!」方言恍然,点了点头。

这会儿他发现自己在这方面有点像是个新兵蛋子。

院长很少看到方言露出有些茫然的表情,虽然只是一闪而过,但是也被他捕捉到了,他笑着说道:

「不要慌,我问你,立项报告知道怎麽写吗?」

方言微微皱眉,想了下说道:

「应该……首先突出政治高度,呼应国家科技发展的号召,然后写研究院中医国际化的计划,表明经济价值,强调创汇的能力,抢占欧洲市场,吸引资源倾斜。」

院长听了过后笑着点了点头:

「不错,倒是有些想法了,不过还不够。」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政治高度那地方,你还得引用大会上的领导发言,以及廖主任在今天晚上的文化认同基调的发言,此外还要提交技术可行性的,不需要写的太清楚,但是要让领导知道你这个工作可以落地。」

「嗯嗯……」方言恍然,点了点头。

接着院长继续说道:

「还有!第二步,报告里你这个就是个开头,后面还得写资源整合的计划,商业端,学术端,行政端,你需要什麽样的帮助,有什麽样的计划,要做哪些事儿都得写明白。」

「最后也不只能写计划,还得写好风险管控,如果欧洲市场失败了,你有什麽兜底,比如国内市场,比如南洋市场,要告诉领导这东西不光是在欧洲适用,其他地方也可以,他们更加愿意接着这种『就算是失败,也不会有大问题的项目』。」

「此外就是最后上价值,把你今天讲话的时候那些类似的口号在报告结尾喊一喊,给项目上价值,强调一下,这才能够增加通过的机率。」

方言恍然大悟,原来报告结构是这麽写的。

自己这块的经验几乎是空白,之前医院里的那些报告都没啥参考性,对比起院长的报告结构,方言感觉他这个才是正儿八经的完全体。

将技术项目与国家战略绑定,显着提升项目通过率,因卫生部更倾向支持「响应国家号召」的项目。

规避单纯技术研究的局限性,凸显项目对国家经济的贡献。

同时还不忘了降低审批顾虑,因为领导确实更愿支持「输得起」的项目。

院长凭藉数十年体制经验,用一份报告教会方言「如何用国家资源办自己的事」,其建议不仅专业,更是高阶政治智慧的体现。

这些以前可没人能教方言。

听院长一席话,差点就激活系统了。

「诶,时间到了没?我感觉头不晕了!」这时候老胡的声音从车里传了出来。

方言回过神,对着他回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