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8章 四合院书房聚群英,老胡讲中医宏图(2 / 2)

加入书签

邓铁涛走到书架前,目光中有些难掩的震惊,这一屋子的书比他那个书房可要夸张多了。

其他人同样如此,当然了他们更加震惊的是书房居然可以这麽大,一个屏风后面居然还可以放下一张床,还有好几口大箱子。

「这以前不会是王府吧?」赵思兢对着方言问道。

方言说道:

「那不能,王府比我这里大多了。」

「恭亲王府那占地面积都能开个学校了。」

听到方言的话,刚才还在震惊中的邓铁涛忽然笑出声:

「你这书房比我们学校的资料室还齐整,连明朝的《瘴疟论》都有?」

方言说道:

「那个是民国时期的抄本,这里的书大部分是我师父送的,还有一些是回国的华侨送的。」

说罢他指着柜子处:

「你们瞧这里的,就是之前大马的华侨中医代表送过来的书。」

看到一堆书在那个位置,众人眼睛都瞪大了,惊叹:

「好家夥,这麽多?你浓缩成一本,里面的东西能写完吗?」

方言摇头:

「当然不能了,时间上就不允许,我们主要针对的也是特定南方的一些地方,所以不用全部浓缩出来。」

这时候刘仕昌教授看到一本书,惊讶到:

「这里还有孤本啊?」

方言看了一眼,他所在的位置,那地方是被自己单独列出来的孤本存放的位置,于是他说道:

「是的,那个是霍太太从拍卖行买下来送过来的。」

「香江的那个霍?」刘仕昌教授问道。

方言点了点头。

众人这才明白过来,这一屋子的东西还真是宝贝的很。

接下来,方言给大家倒上茶水,然后招呼老胡。

今天这边是他的主场。

自己就在一旁给他敲边鼓就行了。

众人坐下后,方言开始给老胡介绍在场的人,他抬手引向屋内的核心人物:

「老胡,我给你郑重介绍一下今天来的各位大佬,这都是我们岭南中医界的泰山北斗啊!」

他的语气真诚而热切,指向首位的邓铁涛教授:

「这位邓铁涛邓教授,我们的岭南中医魁首……」

听到这里邓铁涛直接打断:

「哎呀,严重了,什麽魁首,不敢当!」

方言笑着说道:

「他也是《南洋本草通诠》和之前那份救命手册当之无愧的核心灵魂人物!在广州时,多亏邓老鼎力支持,一声招呼,群贤毕至,才让我们那些想法一天时间变成了救命的宝典。」

他特意用了「我们」,强调了集体成果。

老胡上前和邓铁涛握了握手,他早就听过这位了。

接着,方言介绍起旁边几位神情各异却都透着学者气息的教授:

「这位是黄耀燊黄教授,中医外科学教研室主任,岭南黄氏外科流派的扛鼎人物,尤其擅长治疗急腹症丶外伤急救丶蛇咬伤这些战场实用的本事。手册里那些能就地取材丶快速处理外伤的绝活儿,一大半都是黄老的压箱底经验!」

「这位是刘仕昌刘教授,终身教授!研究温病学的顶尖专家,主持着国家级的『岭南湿温病证治规律』课题。南边那湿热瘴疠之地该怎麽防丶怎麽治,他就是行走的活字典,那手册里的防暑湿丶辨热邪传变,全是刘老的硬功夫。」

「还有这位,梁乃津梁老,脾胃病泰斗!以前可是做过GD省中医院院长的。南方病看似表面是热,根子往往在脾胃湿困,如何『护胃气,存津液』,怎麽用药不伤根本,梁老的点化太关键了!」

「这位是司徒铃司徒教授,着名针灸大家!那『子午流注』配合特型芒针透刺的技术,简直是战地快速解痛丶刺激自愈力的利器。手册里要是需要结合针法应急,司徒老就是定海神针。」

「这边这位靳瑞靳教授,虽然相对年轻些,但可是未来的针灸扛旗人!现在已经是教授了,钻研深入基层,在南方农村采集了大量第一手经验,独创『靳三针』疗法响当当,是解决战地常见病痛的快枪手!」

一个个听到方言的介绍,大家都表示不敢当!

方言顿了顿,目光投向年龄最大的老者,带着特别的推崇:

「而这位赵思兢赵老,不得了!名副其实的『岭南草药活字典』!咱们手册里,还有通诠里那些在南方山野丛林里能随手找到的救命药草,哪些叶子治外伤,哪种草根能退热,怎麽快速辨认,炮制怎麽最简化……赵老就是祖师爷级别的向导。没他那手『看图识百草,俯身见真金』的本事,我们这就地取材丶因地制宜的核心理念可就要大打折扣了!」方言用了个赵老「俯身见真金」的赞誉点明了对方的核心价值。

方言之所以在这里特别详细的介绍,那也是提醒老胡,这位也是重量级,特别是在药物生产方面。

末了,他补充道:

「这位是邓铁涛教授的徒弟沈哥,沈怀民,上次我们在飞机上还一块儿救过人呢,也是实打实的好手。」

沈怀民听到方言对他的介绍,笑着挠挠头,他也是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居然还能和师父以及一种高手们一起被介绍。

介绍完这些分量十足的名字,方言语气放缓,带着一丝感慨:「老胡啊,当初在广州,我就想拉邓老一个签名壮壮声势,结果……」他两手一摊,笑着说道,「结果人家邓老直接帮我『摇人』,把岭南最顶尖丶涵盖内外妇儿针灸草药的『豪华天团』全给拉来了!就是眼前这几位!加上他们学校那一群高手,那手册愣是一天时间就搞定,这些可都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他们的本事那可都不掺假的!」

方言最后这话,其实在老胡看起来有点多馀,自己本来就是打算把他们都收编加入公司的,方言还特意提这麽一嘴,搞的自己好像会厚此薄彼似的。

不过仔细一想他立马明白方言是想干嘛了。

他是提醒自己,该团队具备高效协作能力,这群专家既能干实事又能快速出成果,合作风险低丶投产周期短。

而且这些专家的技术含金量高,入股后必然带来可观回报,尤其最后提及赵老「俯身见真金」,更是隐喻其技术能「挖出真金白银」。

最后方言这麽说,也是变相把身份切换到中间人,而不是和他一起想要拉人入股的公司高层。

说到底,方言的每一句话都在「铺路」:

让老胡看到投资价值,让教授们感受到尊重与诚意,更让双方都意识到,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技术买卖」,而是一群人朝着「中医硬实力转化」这个共同目标迈进的开始。

接下来,方言就把主场留给老胡了。

他则是去一旁打了个电话给萧承志,果然这家伙在屋里已经闲的不行了,听到方言这边通知他邓铁涛来了,他也是一惊。

然后马上就要过来,方言告诉他顺便通知一下邓南星和他爷爷。

老邓头怎麽说也是邓铁涛族叔嘛,通知一下没毛病。

萧承志立马答应下来。

等到方言打完电话,老胡已经拿出合同在和众人讲解公司这块涉及的业务,以及他们技术人员需要做的事儿了。

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现在公司的各方面的业务,听到遍及世界各地的销售网络,还是让大家有些震惊。

老胡拿着合同说道:

「方大夫一直跟我强调,说中医要振兴,得落地生根!要把老祖宗的智慧,变成实实在在能利国利民丶能救死扶伤丶也能为咱们从业者争取更好发展的硬实力!这话我深表赞同。光有书本,再有本事,若没有好的平台推动丶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撑丶没有顺畅的渠道转化,终究是英雄难以施展拳脚……这正是我们想推动『技术入股』的初心!」他声音洪亮起来,在文件封面上轻轻点了点:

「简单说,就是个『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合力兴医』的章程!」

他详细解释起来:

「平台与资金我来担,我胡某人的生意,加上方大夫的智慧和影响力,再加上其他几位侨商股东的资源,共同搭建这个『兴中医』的平台。场地丶设备丶前期启动资金丶产品生产线丶打通国内外销售渠道这些『硬货』,全由我们负责!」

「各位!你们压箱底的独门绝活丶几十年乃至几代人积累的珍贵验方丶那手册和通诠里凝结的智慧丶还有各位未来能持续开出的创新良方丶独门秘法丶实用技术……这就是真金白银的『硬技术』!我们不占技术本身!技术永远是你们的心血结晶,归个人和团队所有!」

「但是,一旦把这些技术,通过我们的平台转化为实际的产品丶服务丶甚至是新的战备医疗方案!比如把赵老辨别的草药变成高效的成药丶把司徒老的针法开发成简便的战地急救技术包丶把刘教授针对湿温病的研究变成部队健康管理手册丶把黄老那些就地取材的外伤方子做成特效膏药……」

「那麽产生的经济效益,咱们按份子分红!利润,按预先谈好的股比分!」

「股比多少最开始都一样,后面看您或您在团队提供的核心技术价值有多大,对项目的贡献有多少,后面我们咱们坐下来细谈,白纸黑字写清楚在合同里,童叟无欺!」

「初始阶段,为保证大家安心投入丶不必担心短期无收益,我们还设置了『保底分红』机制……详细的都写在合同上。」

「这不仅是为了让各位的辛苦研发有实实在在的回报,更是为了筹集更多资金,支持咱们搞更深更实的研究!」

「想想看,资金充裕了,设备先进了,实验室建好了,咱们中医研究是不是能更上层楼?研发出更多救命的药,更好的疗法?这才是真正的大事业啊!既服务了军民,又能帮国家赚宝贵的外汇,还让咱中医的光彩照遍四方!」

说完这些他顿了顿,看了一眼方言后,才继续说道:

「方言常和我说,接下来不久,中医拼硬实力时代来了,是要和外来资本打擂台,还要和西医比救人,我知道这些东西,都需要实打实的技术。」

「而大家就是这种人,我们聚集在一起,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麽简单,我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聚集中医智慧,不惧怕即将到来的时代……」

老胡对着众人侃侃而谈,里面有他的理解,也有之前和方言聊天提起过的一些原话,一番话讲的周围众人连连点头。

专家们专注于技术核心,他负责解决资金丶生产丶渠道以及其他的后顾之忧,最终大家共享发展红利,共同将中医推向更高更广的应用领域。

这番讲解,既呼应了方言铺垫的「专家价值」,又点明了他作为投资者的资源和能力,更清晰地勾勒出了「技术入股」这个陌生模式下,实实在在的利益与合作前景。

一番话讲完,满堂寂静,众位专家陷入了沉思,只有翻动文件纸张的沙沙声。

老胡说的这些话,他们能感觉到很诚恳,说的也是他们关心的东西,而且大方向来说,也是一点毛病没有。

只不过这还是他们没接触过的东西,一时间有些不知道该不该答应。

过了好一会儿,邓铁涛看了看众人后,才对着老胡问道:

「那胡先生,希望我们先做点什麽?」

PS:月票多了300,再欠大家6000字。

一共欠大家39000字。

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晚点还有加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