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93章 四通八达的秘方研究所,另一种风格(2 / 2)

加入书签

接着曾路泉带着大家下楼,然后把方言他们送到了门口。

「好了,不用送了,你还有工作,就送到这里吧!」方言在门口对着曾路泉说道。

曾路泉点了点头。

接下来方言他们走了出去。

然后开上车,把广州中医药大学这些人都送了回去。

车上的时候,邓铁涛一直在感慨刚才看到的那些东西,方言发现今天的「定心丸」,不仅「吃」下了,药效似乎还很强烈。

老爷子们今天回去,可能还需要好好消化一下震撼才行。

……

时间很快到了第二天,方言一大早吃完早饭查完房,然后就和老胡一起出发了,今天任务就是带着股东们参观朝阳东坝和昌平沙河片区的生产工厂。

虽然那边没有地下研发部门,但是那边的生产线规模肯定是比秘方研究所大的多。

而且方言之前一直都没去过,今天也算是顺道看看自己的工厂是啥样子。

甩手掌柜甩到他这个阶段也算是不多了。

今天萧承志和邓南星同样跟在一起,昨天晚上他们就没回家,而是在方言家里睡的,今天早上也挤在车里一起出发了。

还好方言的车里位置够用。

今天老丈人和老爹也跟在一起,他们主要是要去看生产线,到时候好研究升级的事儿,现在他们的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还需要看看实际的生产线,到时候才能知道好不好改装。

方言开玩笑,两位国防工业的教授,也算是打上暑假工了。

一行人一共四辆车,先来到了朝阳东坝的工厂。

方言也在这里看到了好久没见的大金。

自从上次从学校里出来后,他就一直在工厂这边帮忙,现在老金的状态很好,穿着工作服,已经完全进入了管理层的角色里。

等到老胡一下车,他就拿着东西开始汇报了起来。

汇报完毕才看到方言还有其他人,这才和方言打起招呼:

「方哥!」

「在这里干得不错吧?」方言问道。

「多亏了方哥和胡老板的信任,现在做的还不错。」大金笑呵呵的对着方言说道,现在谁都看不出他曾经是个手下小弟众多的混混头子。

经过了学校图书馆的洗礼,现在是完全就像是工厂管理人员。

老胡对着方言说道:

「行了,回头再叙旧,咱们先参观一下车间吧!」

方言点了点头,今天这才是正事呢。

朝阳东坝药厂的空气与研究所截然不同。

对于第一次真正踏足这个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的方言来说,这感觉既新奇又带着一丝陌生的亲切。

巨大的空间感丶密集的人员丶忙碌的流水线,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工业画卷。

这与他昨晚亲历过的丶如同科幻堡垒般的研究所地下空间,形成了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

简单来说研究所是一个钢铁森林里的精密工坊,这里是一个大地上的劳动工场。

众人甫一踏入巨大的彩钢板厂房,一股混杂着生药草腥气丶烘乾炉焦香和淡淡汗味的浓郁气息便扑面而来,裹挟着从高大窗户斜射进来的朝阳热力,形成了一种蓬勃而稍显粗砺的感觉。

这与研究所那经过层层过滤丶恒温恒湿丶精密冰冷的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里远比研究所的生产车间开阔得多,不再是研究所里精密的感觉,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流水线战场。

数条钢架支撑的传送带如同巨蟒般延伸,发出低沉且节奏稳定的机械轰鸣,秘方研究所的设备虽精密但数量有限,这里的机器是规模化的产物,噪音带着一种工业力量感,不再是研究所设备那种「低沉的运转声」。

仔细一看其实还是同样品牌的机器,但是放在这里却有种很粗犷的感觉。

工人们的数量也远超研究所的精兵。

他们身着统一的蓝色工装,扎着头巾或戴着防尘帽,在各个工位间麻利地操作,或分拣丶或投料丶或封装,动作带着劳动人民的熟练与力度。

他们交谈的声音丶工具的碰撞声夹杂在机器轰鸣里,不像研究所那般人人屏息凝神,只闻设备运转。

车间里氤氲着一股药材被蒸煮丶乾燥后散发的复杂气味,混合着油脂丶烘烤焦香以及淡淡的汗味。

头顶是巨大的通风管道和吊扇,尽力排散着这股生产气息,却远不如研究所地下那样能完全掌控环境的「洁净度」。

墙壁上贴着巨大的安全生产标语和简化的操作规程图,简洁直白,也不像是研究所那样贴满技术流程图和专业术语标识。

不过这里虽庞大嘈杂,但秩序井然。

物料流动路径清晰,工位划分明确,生产节拍感强。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效率。

老胡来这里次数最多,对生产线也很了解,于是他当担起了讲解的任务。

听着老胡如数家珍的介绍日产能丶原料周转周期丶成品合格率等具体数据,众人心中对这地方规模化高效率生产的认知更为具象化起来。

PS:更完这章还欠大家34000字。

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