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3章 现代病古法能治?对安东的考校(月(2 / 2)

加入书签

「那现在来定下陈芳怎麽治丶在哪治。」

方言说完,患者家属面面相觑。

「什麽意思?」陈芳老爹问道。

方言解释道:

「接下来得长期用药调养了。这治疗方案分两步,第一步清秽浊通经络大概需要一个月,第二步补气血健脾肾得几个月慢慢养。她这种情况,最好是就近住院系统治疗。你们商量下,是打算在京城住院,还是回天津?如果住京城,可以安排去协和。当然,如果实在不方便住院,拿着方子回天津吃药,也是可以的。但要保证几点:一是药要按时按量煎服,二是每周必须给我发一封电报,详细说明陈芳这一周的身体变化,尤其是腿的感觉丶体温丶走路尝试的情况,有没有新不舒服等等。有任何异常情况,马上拍电报过来。」

陈芳父母对视一眼,还没说话,陈梦婉抢先开了口,语气带着几分把握:「方主任,住协和!住协和我们家还能照应着。」

她又转向自己叔叔婶婶:

「叔,婶,协和条件好,方主任能随时去查看,肯定比来回折腾强。」

陈芳父亲紧绷的脸终于松了些,立刻点头:

「对对!就听方主任和梦婉的安排,在协和住!麻烦方主任费心了!」

「可别这麽说,治病救人是本分。」方言笑着摆摆手,然后继续写起了东西。

这时候安东和楚乔南凑到了方言身边。

他们现在就想看看方言是打算怎麽来治疗。

只见到方言写着:

藿香10g,佩兰10g,附子6g(先煎),细辛3g,桃仁9g,红花6g,川牛膝12g,枳壳8g,炒苍术10g,生甘草5g。

后面还有一个方子,写的是:

黄芪15g,当归12g,炒白术12g,茯苓15g,炙甘草6g,熟地10g(砂仁3g同煎),山萸肉9g,怀山药15g,杜仲12g,桑寄生12g,鸡血藤15g。

方言看向安东,对着他问道:

「看得懂吗?」

他是要考考这个徒弟了。

安东一怔,旋即说道:

「藿香丶佩兰驱秽浊…附子丶细辛破寒凝…桃仁丶红花化瘀…川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灶…枳壳丶苍术行气燥湿…这组方…是针对秽浊闭阻经络丶寒凝血瘀的病机!」

「不错,没白跟着我学。能把『驱浊丶破寒丶化瘀丶引经』的思路串起来,说明你没光记药材名,还琢磨透了病机和配伍的逻辑。」方言点了点头。

他顿了顿,又看向楚乔南身旁的陈家人,故意放慢语速解释,也算是给安东补全思路:「藿香丶佩兰是『芳香化浊』的搭档,就像用艾草熏屋子除霉味,专门把汽油那股子秽气从脾胃丶经络里散出去;附子丶细辛是『温阳破寒』的好手,陈芳腿凉得像冰,就是阴寒浊邪裹住了经络,这两味药能像『炭火』似的,把寒邪化开,不过附子得先煎半个时辰,免得药性太猛伤了脾胃。」

「至于桃仁丶红花,是『活血化瘀』的老搭档,经络堵久了不光有浊,还有瘀,就像水管堵了又结了锈,这两味药能把瘀块敲碎;川牛膝是能引药下行,把前面这些药的劲儿全引到腿上,免得药效飘在上面没用;枳壳行气丶苍术燥湿,一个帮着通气路,一个清湿气,气顺了丶湿没了,经络才能真正通开。」

安东听得连连点头,又指着后面补气血的方子问道:

「师父,那这张方子用黄芪丶当归补气血,再用白术丶茯苓健脾,是不是因为第一步清浊化瘀后,身体里的气血亏得厉害,得先把底子补起来?还有熟地配砂仁,是不是怕熟地太滋腻,影响脾胃吸收?」

「一点就透。」方言笑着拍了下他的肩膀,「清浊的药多偏温燥,用一个月下来,脾胃和气血多少会耗着,所以第二步得补养结合。黄芪补气丶当归补血,这俩是补血汤的底子,气能推血走,血能养气生,缺一不可;白术丶茯苓健脾,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养好了,吃进去的饭才能变成气血,不然补再多也是白搭。」

他又指着「熟地(砂仁3g同煎)」的标注:「熟地补血但性子滋腻,陈芳之前脾湿重,直接用容易堵得她腹胀没胃口,加3g砂仁就不一样了,砂仁能醒脾开胃,还能把熟地的滋腻劲儿化掉,既补了血,又不碍着脾胃干活,这就是『补而不滞』的道理。」

方言收起药方,递给陈芳父亲:

「这两张方子,第一张先吃,每周复诊调一次量;等陈芳腿上知觉恢复大半,不那麽冰了,再换第二张方子补养,你们做好心理准备,我估计大概要吃三四个月。」

「住院后我每天都去协和查房,你们有啥情况随时跟我讲。」

「谢谢方主任」陈芳父亲感谢道。

楚乔南才凑到方言身边,笑着说:「方哥,你这徒弟教得不错啊,安东现在都能看懂方子了。」

「您这话说的?我早就看得懂了!」安东在一旁说道。

PS:月票又多了100,更完这章还欠大家6000字。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