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天赋异禀(下)(1 / 2)
第596章 天赋异禀(下)
慕容孝是个绝顶聪明之人,这一点,就连他那两个不怎麽待见他的异母兄弟也是认的。
而他自己,自然也很清楚这点。
或许在「智慧」层面,慕容孝并没有达到识人如炬丶算无遗策的程度,但单论「智商」,他很可能是本书目前为止出场过的所有人物中最高的。
什麽叫过目不忘?哪个叫一学就会?
对慕容孝来说,这都不叫事儿,这是应该的。
所以有时候他也试着说服自己:老天爷对我其实是公平的,虽然我的身体孱弱,但我的头脑却远超这世间的绝大多数人。
然,这显然也只是自我安慰罢了——能够二者兼得,谁又愿意只取其一呢?
何况他这也不是「有一方面特别强,另一方面略差」,而是「有一方面特别强,另一方面连生活自理都做不到」。
反过来说,你让他身体壮得跟武松一样,但智力一直停留在八岁孩童的水平,他也不会愿意的。
因此,过去的那些年,慕容孝从未停止过寻找「治好」自己身体的方法。
他在慕容世家那历史悠久丶存量庞大的书库中,学习了一切他觉得有可能帮助到自己的知识。
像四书五经这种同时代知识分子也都会的,对他来说属于童年读物,开胃菜那种。
当然了,八股这方面,他并没有去深入研究,因为八岁那年他就明白自己这身体考科举是没戏的,所以没必要在那上面浪费时间。
然后数学这一块嘛,阿孝就属于是「兴趣使然」了,《九章算术》学完,他就去翻什麽《测圆海镜》啊丶《同文算指》啊,接着就从数学出发,向着天文学丶工学这些方面继续拓展。
医学就不用说了,必学的,而医学又涉及很多生物学的知识,像什麽人体结构啊丶各种药材的药理毒理啥的……看着都有用啊,那就都学了吧。
而最后,就是「武学」了。
这里咱得提一嘴:仅论数量的话,慕容世家书库里的武学典籍,至少是少林寺藏经阁的数倍。
毕竟藏经阁里的秘籍无论是上乘绝技还是基础功法全都是禅宗武学,类别上就有限制;再者,人家那地方存量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秘籍丶而是佛经。
而慕容家书库里存放武功的那个区域,真就全是武功,门类也没有任何限制;您也甭管是用的什麽手段得到的,反正他们祖上世世代代不知不觉就往里存了这许多。
尽管这些武学典籍中能称「上乘」的很少丶能称「绝世」的压根儿就没有,不过胜在一个「量大管饱」啊,那些普普通通丶杂七杂八的武学,你要学多少有多少。
那对慕容孝这种「学习机器」来说,不看白不看咯。
然而,他真就只能「看」而已,最多就是在脑中想像一下招式啥的,别的……哪怕只是运一口气,都不行。
因为他的身体,连练功最基础的「吐纳」都无法完成。
就像阿孝自己说的,他不是「瘸子」,只是他强行站起来的话,两条腿的骨头就会因为无法承担自己的体重而骨折。
同理,如果他强行去完成一次强度达到「内功练习」水平的吐纳,他的肺便会受伤。
这个……自然也是他亲身实验出来的。
就说「气沉丹田,神凝紫府」这八个字吧,很多内功的第一行都是这句,慕容孝当初就试过一次,直接给自己干得差点窒息了,随后还引发了长达数月的肺部无菌性炎症。
那年头的医疗水平,肺炎死亡率懂的都懂,也就是他身在大户人家,否则就这波给他人都乾没了。
这也是为什麽,慕容孝并不能像金庸先生笔下的裘千尺一样练一些类似「枣核钉」这样的功夫,说白了他连打基础的能力都没有。
但是。
这里无疑还要有个但是。
实操不行,不代表他就不能继续研究理论了。
纵然不能去练那些武功,可慕容孝最后依然是坚持把书库里的武功都给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