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议和(1 / 2)
第383章 议和
「围剿行动失败,肖云帆战死在乱军之中?」
看着手中的情报,胡新波瞬间脸色大变。
噩耗来的太惊人,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海盗数量再多,终归是乌合之众,遇上正规军根本不够打的。
肖云帆魔下的部队,有四分之一是精锐,战斗力在大越国内绝对是排名靠前的主力。
这麽强大的一支部队,连一群海盗都没打赢,这可比之前水师团灭影响大多了。
「陛下,息怒!」
「肖将军战败,主要是敌人太过卑鄙。
虞朝军队扮作白莲教战俘,跑到我国境内冒充叛军。
肖将军一时不察,中了敌军的算计,才———」
陈初阳志芯的解释道。
败给叛军太丢人了,败给白莲教战俘更丢人,那就只能把黑锅扣虞军头上。
真相在政治面前,就是一个随意换装的玩偶。
「废物!」
「肖云帆是废物,国内那帮家伙也是废物!」
「朕的满朝文武,通通都是废物!」
胡新波当即破口大骂道。
虞军冒充白莲教战俘,跑到大越境内发动民众造反,想想都觉得扯淡。
光语言问题,就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敌人不可能人人精通两国语言,就算发起叛乱,也只能强征壮丁入伍。
如此大的动静,不可能瞒过地方衙门。
地方上那麽多官员,总会有几个精明的。
觉察到问题,正常情况下,都会向上汇报作为军中宿将,如果不是轻敌冒进,也很难中敌人的算计。
这麽多人都没发现问题,要麽是大越烂到了骨子里,要麽是战报被修饰了。
凭藉以往的政治经验,胡新波可以确定,送到他手中的战报被人修改了无数次。
距离最初的真相,差了多远只有天知道。
知道是一回事,捅破窗户纸,又是另外一回事。
在政治游戏场上,皇帝一样要遵守规则。
为了避免引发灾难性政治后果,他只能承认战报上的内容,骂人只是发泄情绪。
本质上,这些人隐藏真相,也是为了降低政治上的恶劣影响。
「陛下,息怒!」
「事情已经发生了,当务之急是想办法善后。
肖将军兵败身死,其魔下部众死伤无数,恐怕无力击败入境的虞军。
为今之计,唯有班师回朝,才能稳定国内局势。」
陈初阳急忙劝说道。
挨几句骂不算什麽,关键是要能解决问题。
管祸乱大越的是海盗,还是白莲教战俘,又或者是虞军,都是他们的敌人。
论起破坏力,比镇南关内的敌军高多了。
混乱每持续一天,就会消耗大越一分的国力。
后方乱局无法收拾,大军的后勤必然受到影响,北伐就是最大的笑话。
「撤军?」
「说起来简单,可现在我们撤的回去麽?」
「朕敢打赌,只要大军从镇南关下撤离,城中的守军必然杀出来同我们纠缠。
敌人无需击败我们,只要把我军缠住,拖延我们撤离的脚步即可。」
胡新波愤愤不平的说道。
镇南关拿不下来,他早就想撤军了。
战斗进行到现在,双方的伤亡比将近20:1,如此悬殊的数据,足以让任何攻城者绝望。
除了前面在攻城外,后续这段日子,各部都是做做样子应付了事。
攻城是不可能攻城的,谁都不愿意送人头。
在镇南关下伤亡了一万多人,都快接近总兵力的百分之十。
继续死磕下去,就算把部队打光,也奈何不了敌人。
北伐开启前,胡新波定下的目标是一一拿下两广。
大战开打之后,预期直接降低到一一拿下广西,见好就收。
开战一个月后,目标再次降低为一一攻克镇南关就撤军。
再往后,战略目标直接变成了一一率领大军全身而退。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他只希望付出少量代价,把大军带回国内。
遗憾的是目标定的越小,局势恶化的越快。
国内局势危急,让他丧失了打持久战的资本。
想想就觉得屈,开战这麽长时间,都没有和敌军摆开阵势,光明正大的干上一架。
倘若是正面对决失败,他也就认了。
可现在输得太过屈,完全被敌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陛下,大虞不是铁板一块,有人主战就有人主和。
从搜集到的情报来看,大虞已经平定江南叛军,要不了多久他们就能缓过劲来。
现在和我们交战的,仅仅只是两广之兵。
倘若敌军继续增兵,局势将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尤其是南疆的新国土,当地人对我大越的归属感不强,战争拖的时间太长,他们很有可能分裂出去。
趁着虞朝处于低谷期,立即派出使团进京游说虞朝主和派,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老将石羽丰再次提出结束战争,同以往的时候不一样,这一次没有被口诛笔伐。
很明显通过这场战争,让大越高层意识到了双方的实力差距。
仅仅两广之兵,就把他们逼到了危险境地。
倘若继续这场战争,敌人派出更多的援军参战,局势还会更糟。
明知道会输的战争,谁都不想继续下去。
群臣的默契,让胡新波很是受伤。
上位之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没有把敌人怎麽样,国内就先被搞得稀烂。
破坏容易,建设难。
纵使结束了和大虞的战争,国内的烂摊子,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收拾完的。
「我们之前派出的使团,可是被虞朝皇帝给杀了,此时再派人过去有用麽?
何况从国内到大虞京师,中间相隔甚远。
纵使立即派人过去,最快也要数月之久,才能出结果。」
陈景福当即驳斥道。
不是他想主战,跳出来反对,主要是为了照顾皇帝的面子。
事实上,战争进行到现在,大越国内早就没了坚定的主战派。
妥协是小国的生存之道,头铁的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无需担心大家有意见,他给出的理由,全是现实问题。
永宁帝可不是好脾气的主,国书案就把他给得罪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