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58章 血战悲歌(1 / 2)

加入书签

第458章 血战悲歌

鞑靼营地。

「尼赤勒格万户,敌人正在收拾行囊,看样子是想跑。

接下来的仗,你准备怎麽打?」

阿鲁坦万户开口询问道。

骑兵打步兵,占据了机动性上的优势,不过虞军也不好惹。

京营和其他虞军的最大区别,就是拥有当代最先进的武器装备。

火器发展到现在,已经能够对骑兵造成重大杀伤。

傻乎乎的直接冲过去,虞军的排枪战术,就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再辅以火炮打击,稍有不慎大军就会损失惨重。

鬼方人用生命验证,以往的骑射风筝战术,到了现在已经丧失作用。

「自然是跟在虞军后面,不断袭扰敌军,伺机寻求破敌的机会。

能打则打,没有机会出击,那就放他们离开。」

尼赤勒格一脸淡定的回答道,

战争进行到现在,靶王国已经在战略上赢得胜利。

虞军看似没有损失多少,但军心士气已丧,往后再和他们遭遇,战斗力先得打个折扣。

经此一役后,最少十年内,大虞无力在北疆发起大规模反击。

何况现在只是开始,后续有的是机会扩大战果。

无论是被困的右路军,还是虞皇派过去的援兵,以及驻守长城防线的一众虞军,都是案板上的肉。

这次行动仅出动两个万户,连鬼方人都没带,主要是其他部队都有自己的作战任务。

兵力不足,没把握吃掉眼前的敌军,自然是以稳妥为上。

「什麽,你要放敌人离开?」

「尼赤勒格,此事万万不可!」

「若是放跑了虞皇,回去我们怎麽和大单于交代,又怎麽在军中立足?」

阿鲁坦当即拒绝道。

草原上强者为尊,靶王国内部,同样信奉这条真理。

各大万户之间,一样在竞争。

谁的实力强,谁的战功显赫,谁在王庭中的话语权就高。

大家都在建功立业,就他们摸鱼划水,回去非得被同僚嘲讽死。

往后见了其他万户,都要绕道走。

「阿鲁坦,我知道你在想什麽。

大单于有令,宁愿放走虞军主力,也不得伤了虞朝皇帝。

若是将虞军击溃,乱军之中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我们如何保证虞皇的安全?」

尼赤勒格没好气的回道。

好不容易遇上一个蠢货对手,肯定要重点保护。

为了鞑靶王朝的大局,战斗从一开始,他们就被束缚住了手脚。

「大单于还让生擒永宁小儿,合着你都没往心里去!

亏你尼赤勒格,还是我王庭第一万户,连生擒永宁小儿都不敢!」

阿鲁坦义正言辞的对喷道。

上一次军事会议,他也在现场,上头的命令自然一清二楚。

若是能生擒永宁帝,他们就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当然,大部分虞军将领,肯定不会买帐,

但这没有关系,他们的目标,本来就不是这些顽固分子。

控制住了永宁帝,就给了所有虞朝官员,一个投降的藉口。

问就是:皇帝下令投降的。

大家顾忌的生前身后名,有了一个妥善解决方案。

未来史书上,挨骂的也是永宁帝,而不是他们这些遵照圣旨的「大忠臣」。

有永宁帝在手,鞑靶控制地方的难度,将大幅度降低。

不想背井离乡的士绅们,能够心安理得的投奔新朝。

政治上的收获,更胜过歼灭数十方大军。

运气好的话,没准能趁乱拿下整个北方大地。

「你当人家虞皇是什麽?」

「生擒活捉,阿鲁坦你怕是没睡醒!」

「永宁小儿再怎麽不济,那也是一名皇帝。

帝王自有其傲气!

逼急了,人家直接自尽,后果你担得起麽!」

尼赤勒格当即质问道。

虞朝皇帝可以生擒,也可以放归,唯独不能死在战场上。

管永宁帝乾的多差,一旦死在了战场上,复仇都会成为大虞朝的主流。

当复仇成为政治正确,无论新君是谁,都会被北伐充当国策来执行。

纵使改朝换代,继承大虞天命的中原王朝,一样会继续向他们复仇。

不把鞑靶一族杀的亡国灭种,事情就不算结束。

如此拉仇恨的事情,正常人都会尽量避免。

「自尽,永宁小儿有这勇气?」

弱弱的吐槽一句之后,阿鲁坦选择了闭嘴。

永宁帝有没有自尽的勇气不重要,关键是虞朝中想要永宁帝死的人不在少数。

其他人趁乱下黑手,黑锅还是要他们来背。

解释没有意义,大虞不会相信他们的话。

事实上,对夺取中原,大部分靶人都没兴趣。

靶高层也只是喊口号,没有真当一回事。

毕竟,大虞只是衰落,又不是死了。

再虚弱的老虎,终归还是老虎,一样是能吃人的。

现在夺取中原的策略,都是投奔他们的虞朝人所制定。

这个群体明面上获得了高官厚禄,实际上并未进入鞑靶决策层。

王庭重要的军事会议,虞朝降臣都没资格参加。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群体,靠着长时间的努力,硬是改变了靶王国的国策。

不过目前的战略目标,也不是直接夺取天下。

大虞的体量太大,不是他们一口能吞下的。

吃下大虞北方的部分地区,形成类似于历史上的宋辽格局,才是眼下他们的追求。

想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把大虞给弄死了。

参考以往的历史,王朝进入末期,无疑是最弱小的时候。

一旦腐朽的巨人倒塌,四分五裂的诸侯,都是嘎嘎猛。

新生的中原王朝,更是处于战斗力巅峰期。

爆锤草原民族,都是改朝换代后的必修课。

右路军。

「提督大人,援军在百里之外遭到北虏伏击,大军损失惨重。

刘提督带着残兵,正在向南边转移——

再次收到噩耗,景逸风内心是崩溃的。

先是遭遇敌军围困,接着景家的擎天柱倒了,现在连援兵也没了。

「我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说完,打量着墙上的地图,暗自盘算起了后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