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荒唐闹剧(2 / 2)
「嗯!」
「召集文武百官明日议事,老夫要行废立之事,拥立太上皇复位。」
施靖风冷漠的下令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辽东镇起兵,就是打着太上皇的旗号,现在自然要兑现政治承诺。
甭管永宁帝有多废物,都要先把人送到位置上再说。
「大哥,太上皇就这麽一个活着的儿子,早早就被册立为了太子。
就这麽废帝拥立,按照大虞律中的继承法案,小皇帝还是会被册封为太子。
老子抢儿子的皇位,传出去也不好听。
最关键是下面的弟兄们不放心,担心小皇帝未来继承皇位,行政治清算之事。」
施靖林隐晦的提醒道。
政治斗争,从来都是残酷的。
尤其是涉及到皇权,更是你死我活的博弈。
他们这些高层知道,施家迈出这一步,就是冲着争夺天下去的。
太上皇也罢,小皇帝也罢,都是他们手中的棋子。
可下面的人不清楚。
在很多基层士兵眼中,他们还是大虞朝的兵,对皇权依旧存在敬畏之心。
「无妨!」
「告诉下面的人,让他们且安心,此事老夫自会解决。」
「这年头孩童夭折率,可是非常高的。
先帝的几个孩子,一个都没有活下来。
太上皇前些年,也夭折了两名皇子和一名公主。
纵使再次立为太子,能不能活到成年,也是一个未知数。」
施靖风一脸不屑的说道。
士兵们的担心,只会发生在太平盛世。
乱世之中,小皇帝能不能成年,还要看他们的眼色。
孩童夭折率高不假,可那大都是物资匮乏丶医疗条件落后导致的。
皇子丶公主们拥有最好的物质保障,最好的医疗条件,正常情况下夭折的概率应该非常低。
先帝和太上皇的孩子频繁夭折,本质上还是朝堂政治斗争的延续。
触及到了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人家肯定要发起反击。
皇帝身边戒备森严,直接出手弑君,风险系数太高。
相比之下,对皇子丶公主们下手,难度系数就要低的多。
纵使出手暗算失败,幼童也不知道发生了什麽。
深入调查,还以为是宫中嫔妃之间内斗。
纵观整个历史,开国之主之类强势的皇帝,后代夭折率都很低。
一旦到了王朝中后期,宫廷斗争加剧丶朝堂党争升温,皇子公主们的夭折率一下子就上去了。
下毒丶刺杀都是不入流的手段,真正的黑手可能在一次宫殿维修中,就提前布下了暗手。
可能是一块木头,也可以是一块特殊的石头。
甚至单独的材料都没问题,但多种材料混杂在一起,就成了杀人不见血的剧毒。
孩童中招概率更高,那是他们缺乏意志力,经常伸手触摸身边的器物,又喜欢把手指塞入嘴中。
最惨的当属宋朝,皇帝一个比一个子嗣艰难,尤其是南宋时期,绝嗣都成了常态。
除了皇帝喜欢炼丹外,宫殿大量采用铅丶水银丶朱砂等毒物充当建筑材料,也是引发灾难的主要原因。
「大哥放心,我们知道该怎麽做了!」
施靖林淡定的回答道。
有了成算就行,大家要的是一个安心,最怕当老大的妇人之仁。
……
次日清晨,早朝一开始,太和殿就热闹起来。
听说施家要行废立之事,不光京中文武百官出现在了朝堂上,就连宗室王公丶勋贵外戚也全部赶了过来。
「自福临元年开始,我大虞就急转直下。
国事衰微,天灾人祸不断,皆是上天的预警。
一切的根源,都来自永宁十年的那场政变。
现在乱臣贼子已经被铲除,当拨乱反正,迎太上皇复位!」
吕凌风率先开炮道。
没有长篇大论的引经据典,三言两语就直入主题,全程没有夸永宁帝一句。
看得出来支持永宁帝复位,并不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毕竟,永宁帝虽然好忽悠,但架不住在位期间骚操作太多,清流党人一样怕这位败家子皇帝。
可是没有办法,国库空空如也,他这个户部尚书地位太过尴尬。
清流党选择了和施家合作,自然要拿出诚意来。
带头请小皇帝退位,再拥立永宁帝复位,就是他要纳的投名状。
「荒唐!」
「亏你还熟读圣贤书,连礼法都记不住,乾脆抹脖子自杀算了!
从来都是子承父业,『父继子位』的荒诞剧,整个华夏历史上都只出现了一次。
那位有违人伦,强行上位的卫后庄公,后续是什麽下场,不需要老夫多说吧!」
李亨率先反驳道。
等待了这麽久,终于迎来了机会。
皇权更替有一套完善的礼法,皇位传承了下去,就不是想拿回来就能拿回来的。
施家要搞「父继子位」,完全是在礼法对着干。
站出来维护礼法,反对施家的计划,完全是名正言顺。
「你这老匹夫,岂知天命……」
话说到一半,一个响亮的巴掌响起,吕凌风直接被打懵了。
现在可是京中的施家天下,这帮勋贵匹夫,居然还敢如此放肆。
「混帐!」
「朝堂上乃神圣之地,岂容尔肆意妄为!」
施靖风厉声呵斥道。
入住京师之后,他对一众勋贵可是礼遇有加,连抵抗王师的重罪他都没追究。。
本以为能收买人心,万万没想到,现在还是有人跳出来找死。
「呵呵……」
「我镇远侯府世受皇恩,岂能和你这逆贼为伍!」
李亨不屑的说道。
从自报家门那一刻开始,他就不怕施靖风暴起杀人。
死在阴暗的角落里,哪有在百官众目睽睽之下殉国来的耀眼。
话音落地,朝臣迅速分成两波。
见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出现在李亨的身后,施靖风瞬间绷不住了。
大虞传承近三百年,有忠臣愿意跟着这个帝国殉葬,并不算奇怪。
万万没有想到,居然会有这麽多。
「老匹夫,这是欺我的刀不利呼?」
话音出口,他就后悔了。
眼前的一幕,太像东汉末年朝堂上的一幕。
「无妨,吾等的剑同样锋利!」
李熙的接话,让大殿内的紧张气氛越发凝重。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