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勤王联军(2 / 2)
施靖风揉了揉额头说道。
作为将门世家,施家有政治头脑的人,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受文贵武贱的影响,顶着藩镇名号的辽东镇,天然受到读书人的排斥。
施家和朝廷关系恶劣,只要给他们当了幕僚,就宣告和仕途永别。
愿意跟着他们混的,多是穷酸秀才丶童生,连招募几个举人都困难。
别看大虞科举制度,把很多人挡在了朝堂之外,但最顶尖的人才还汇聚到了朝廷中。
尤其是政治权谋手段,不经历朝堂上的历练,根本不可能直接大成。
入主京师之后,情况略微有所好转。
可此时投奔过来的,也多是投机者,忠诚度有多少很难说。
万一有忠于大虞的义士,假意投奔过来,关键时刻搞一波大的,那可就亏大发了。
本来人才就没几个,还必须防着用,关键决策根本不敢让他们参与。
毕竟,论起耍嘴皮子的能力,那帮读书人甩他们几条街。
就算他这个老大不好忽悠,但架不住手下脑袋一根筋的将领,数量着实有些多。
「大哥放心,那麽多反贼,总有几个软骨头。
只是京中粮食匮乏,我们缴获的粮草支撑不了多久,民间更是出现了易子而食。
如果不尽快解决粮食问题,京师很快就要沦为人间炼狱!」
施靖林皱着眉头汇报导。
当了家,才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的京师,就是一个烂摊子。
从他们抢占大沽口开始,来自南方的粮食通道,就彻底被掐断了。
市面上的粮店,从他们进京开始,就从来没开过业。
现在的京师,面临的问题不是粮食贵,而是根本就买不到。
不光买不到粮食,就连劣质的粗糠,一样买不到。
如果不是封锁了城门,百姓早就大肆外逃了。
可人总是要吃饭的,强行把人困在城中饿肚子,迟早要生出乱子来。
「先向城中的豪门大户筹粮,无论如何都要先稳定城中局势。
至于城中的百姓,允许他们出去自谋生路。
另外联系晋商,让他们想办法弄一批粮食来应急。
老三你率领三万兵马,先剿灭盘踞在徐州的叛军,打通南下的通道。
其他人抓紧时间练兵,如果南方各省不肯送粮过来,下个月我们就挥师南下自己去取!」
施靖风当即拍板道。
想想就觉得憋屈,其他人当权臣,都是各种骄奢淫逸。
换成他当权臣,每天都忙着收拾烂摊子。
内心深处,他隐隐有些后悔了。
早知道大虞朝烂,但没有想到,居然烂到这份儿上。
夺取了京师,那就只夺取了京师。
北方各省都在伸手要钱丶要粮,钱粮拨付到位,就承认他们的统治地位。
南方各省倒是不要钱,也不找他要粮,人家一心忙着勤王。
自从他们控制了京师,南京六部这个备份小朝廷,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一面串联南方各省官员,企图组织联军勤王;一面放开限制,大肆招兵买马。
凭藉手中代收的财税,他们拥有扩军的资本。
如果不赶紧南下,等敌人准备好了,那就打不动了。
……
南京城。
「诸位同僚,北方再次传来噩耗。
施逆不顾群臣反对,强行废立皇帝,大肆屠戮忠臣义士,实属当代董卓。
此等乱臣贼子,我等万万不能容忍!」
万怀瑾义愤填膺的说道。
内心深处,还隐隐有一丝窃喜。
施家这波乾的太猛了,朝中排在他前面的大员,居然全被一扫而空。
京中六部没了,南京六部就该转正啦!
作为户部尚书兼钦差大臣,只要勤王成功,他成为帝国首辅就是时间问题。
至于残馀的两名清流党领袖,直接被他无视。
其馀人都为了维护大虞正统壮烈殉国,就他们两个贪生怕死之徒,有何颜面出来争夺大权。
治国的问题好办,北方既然烂透了,那就先行放弃。
没有了北疆的吞金兽,以大虞南方各省的财力,打造一条淮河防线完全没有压力。
待北方的天灾退去,再挥师北伐光复中原也不迟。
最不济也能效仿大宋,依托南方的半壁江山,苟延残喘百年。
「勤王之事,没有什麽好争议的。
各地巡抚衙门都给出了正面反馈,纷纷表示要加入勤王联军,汉水侯那边也回了话。
不过到了具体出兵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大部分省份都只能出动几千军队,并且战斗力存疑,倒是汉水侯那边答应出兵十万。
加上我们新组建的三镇之兵,倒是可以凑齐二十万大军。」
兵部尚书史清尘的话说完,室内一片死寂。
乱世之中,实力就是话语权。
勤王主力是汉水侯带来的,那麽联军的话语权,就到了汉水侯手中。
他们这些人出钱出力,搞不好又会给勋贵系做嫁衣。
以李牧的威望,再加上勤王的功绩,一旦留在朝中就是奔着首辅位置去的。
倘若贪心点儿,内阁中勋贵们再抢两个席位,就彻底进入武夫当国的时代。
同辽东镇专权的区别,无非是勋贵们更懂政治,知道怎麽分化拉拢各派。
「国事艰难,我等当勉力前行。
未来的事情,到时候再说,眼下先剿灭辽东叛军。
如果汉水侯能平叛叛乱,收拾北疆的烂摊子,把主导权让给他也无妨!」
万怀瑾故作镇定的说道。
自己主政,就退守南方半壁江山。
倘若勋贵系掌权,那麽没得说,肯定是祖宗基业不可弃。
如果北方的烂摊子,都无法劝退汉水侯,那麽他也认了。
「放心,汉水侯不会入主朝廷的。」
「皇权衰落,汉水侯的身份太过敏感,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避嫌。
为了大虞的江山社稷,李氏一族可是付出了惨痛代价,汉水侯不可能让族中长辈们的牺牲白费!」
礼部尚书柏锦文淡定的说道。
京师那帮官员,感受不到安南都护府的强大,南方这些官员可是有亲身体会的。
且不说放在明面上的二十万大军,光看每年往返于江南和安南都护府的商船数量,就知道那边绝不可能是什麽蛮荒之地。
有兵丶有钱丶有粮,再搭配天下第一名将,想造反的话随时都可以行动。
最少席卷南方大地,不会有太大的障碍。
相比扶持不可控的草根皇帝,士绅们还是更喜欢支持熟悉的世家大族子弟上位。
尽管之前和士绅们闹了一些不愉快,但在同的利益面前,没有什麽是不能谈的。
江南士绅遭到朝廷暴力镇压时,甚至还派人和李牧接触过,可惜无功而返。
明明有很多次出手的机会,李牧都没有任何动作,让他的忠臣人设深入人心。
越是忠臣,心中的顾忌就越多。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