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60章 檀锦程的底气来自於哪里?(2 / 2)

加入书签

檀锦程一向是个果断的人,既然决定增持,那就会在第一时间完成,如同他做的任何事实一样,3号小米在两大利好的刺激之下,以高开的姿态,成交量高出前一个交易日10亿港币实现反弹4.19%。

此后本周的三个交易日里,小米股价在量能的带动之下,连续反弹,四个交易日实现8.74%的反弹,股价也重回9港币之上。

这四个交易日,檀锦程的增持也如他所言,四个交易日共计买入8900万股,成本在8.8港币至8.9港币之间,总计耗资7.9亿港币。

「最近资金有点紧张,不然多买点儿。」

在面对港媒询问他为何会看好小米之时,檀锦程没有给出具体的解释,很霸气的用「缺钱」来回应了港媒。

确实是「缺钱」了,收购国民技术用的是巨量引擎的资金,跟他本人没有关系,但是别忘记了,他本人出资的资本运作,还有一家英柯医疗呢。

完成定增,总股本增加至2.36亿股的英柯医疗,这几个月的股价变化不大,市值基本在38亿左右浮动。

没办法,目前A股都在炒作科技股以及大盘股,英柯医疗在过了热度之后,终归是要回归正常状态的,成交量低迷,股价长期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价位,就已经是目前小盘股最好的表现了。

目前的英柯医疗,檀锦程持股比例是25.42%,英柯医疗的创始人刘方易持股34.52%,两者加起来控制着英柯医疗接近于60%的股份。

大股东股权高度集中,按理说英柯医疗是符合炒作逻辑的,但无奈这种小盘股,公募基金买入有一定的限制,而私募机构以及牛散,在一不是热点,二不知道檀锦程对于英柯医疗的态度如何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敢轻易炒作。

已经过了买入期限的檀锦程,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继续收购英柯医疗的股份,万一再来一次像国民技术那样的私有化要约收购,直接把股票给停牌了,他们是真的抓瞎了。

按照当前的股价,檀锦程的持股成本实际上是要亏了超过9%的,亏损额度超过了8500万元。

「还有这种事儿?」

成林峰汇报工作时,聊起的这个小道消息,给檀锦程逗乐了,他之前还以为被他这麽一搞英柯医疗可能会迎来私募机构以及牛散的轮番炒作。

结果是等了几个月,英柯医疗又恢复正常了,不在热点上是一回事儿,但一点都没动静就有点奇怪了,没想到是他的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

「小道消息,也不知道真假,不过我估计大概率是真的,当然也有可能现在他们还在建仓期也不一定。」

成林峰是从刘亦谦以及其他牛散那里听来的,最近忙于国民技术的收购,他跟这帮人有过一些接触,这些也都是大家茶馀饭后的一则笑谈而已。

至于是不是真的,也没人在意。

九月份第一周已经过去了,成林峰赶在第一周的周末来跟老板汇报一下收购进展。

去年周末,距离要约收购正式结束的日期,实际不过只有八个工作日了。

「完成度还可以啊,剩下的时间看来是足够的了。」

一份份的报告,檀锦程一页页的浏览,目前巨量引擎持有加上完成冻结的股份已经超过85%的比例了,也就是说距离正式达成要约收购的最低要求不到5%的距离了。

「是啊,毕竟我们价格给得很好,又有补偿方案,所以散户们还是比较积极的,另外孙总的股份在下周一也会正式冻结,这样的话我们距离90%的目标就不到两个点了。」

「八个工作日,完成这两个点的股份收购问题不大。」

最高可以赚40多个点,亏的也亏不了多少,散户们还是相当积极的,至于说剩下的那些股份,说起来容易,其实是最难的。

A股当中有那麽一批老大爷老大妈的股民群体,他们买入股票几乎就没想过要卖掉,像是檀锦程就见过那种持股几十年都不卖的老股民。

更有一些人,连自己的股票帐户都忘记了,根本就不记得有这麽一回事儿。

作为一家在2010年上市,上市已经10个年头的股票,这样的持股者还真是不少的,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其中一些跟证券营业厅也失去了联系。

甚至于有一些已经去世了,而他(她)的家人也不知道有这麽一回事儿,这种事儿在A股其实是不少见的。

知道消息的股民,当然不会介意把股票卖给他们,但这些不知道信息的就够成林峰头疼了,不过不管怎麽样,这一次的收购进度还是相当可以的。

下周一,加上孙迎同的股份,巨量引擎要约收购到的持股比例就将超过88%,如果要强行退市,实际上也不是不可以的。

大部分股票都集中在单一股东手里的,剩下的股东几乎也相当于不存在的,哪怕是复牌之后也没有交易量,这样的股票不退市还等什麽?

「尽量说服那些目前还不愿意买的吧,至于说真的联系不上的,等退市之后可以慢慢联系。」

大数据时代,对于一家大型投资公司来说,要找到一个失联的人不是没办法,但投入的人力以及精力,还有需要说服他们,不怕他们当做是骗子,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的。

只有八个工作日来完成冻结,与其盲目的去寻找这群人,倒不如说服那些现在还不愿意卖的群体。

有一些巨亏的群体,到目前为止还在以观望,这就像拆迁的过程当中,哪怕是条件再好,总有一些人是不愿意搬迁的,你不能说人家不对,站在他们的角度,卖了还是亏钱,凭什麽要卖。

巨量引擎要做的就是尽力去说服他们,另外在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补偿,必要的时候甚至也是可以提高一些收购的价格。

至于说失联的那些群体,也不用太过于着急,退市之后慢慢的找,反正再过几个月之后,什麽人都能给你找到。

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啊。

「后续的事儿就不用向我汇报了,一旦股份搞得差不多了,你们就向监管机构申请退市吧,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我比较忙。」

想了想,檀锦程又道:「另外完成这一次收购之后,你就留在北仓好好的休养一段时间吧,顺带着把国民技术在股权方面的事情理清。」

成林峰一愣:「老板的意思是国民技术暂时交给我来管?」

檀锦程点了点头道:「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吧,你也看到目前的情况了,高龄资本都去投资格力了,向产业资本转移是今年我们这些大型投资机构要做的事儿。」

「我们一直在做这些事,今后在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肯定是要减少的,所以你也要试着多接触一些产业资本的运营情况。」

ZZ正确对于企业家来说,非常的重要,他檀锦程混得好,不就是因为这个嘛,搞金融的如果掉进钱眼里,大概率是哪儿来的又还回去。

金融加上产业,才是巨量引擎今后的路子,像是之前檀锦程利用巨量投资了不少北仓本地的产业,如学校之类的就是如此,这些根本就不赚钱的产业,就是给巨量加金身的。

手握几千亿的资产,千亿级别的现金流,金身越多越多,现在加个当前最热,投资又大的晶片,那巨量就彻底安全了。

「额,我行麽?」

对于檀锦程的这个决定,成林峰是有些意外的,一直以来他的定位更像是巨量引擎纯赚钱的那个角色,这两年二级市场的股票质量是越来越差了,钱也越来越难赚了。

而巨量引擎的投资也确实有所收缩;老实说,他都有些想退休的想法了。

「有什麽行不行的,又不是让你去手搓晶片,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你就是跟着配合运营而已。」

水至清则无鱼,虽然有些看不惯这些上市公司高管们的手段,但在现有业务上人家毕竟是专业的。

私有化之后的国民技术,至少在一年之内还是需要依靠现有的管理层,另外檀锦程还想继续聘用孙迎同当国民技术的总经理。

与魅族不同,对于晶片领域很陌生的情况下,檀锦程暂时不打算对国民技术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懂了,那我就试试,毕竟男人不能说不行嘛。」

新的角色,新的挑战,成林峰觉得自己又行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