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4章 广慧公社黑市(1 / 2)

加入书签

这一次王家村大会实际上只是通知而已,毕竟族老和族长都已经拍板决定了。

不过明面上还是给了族人发表意见的机会。

“村长,给书院可以,不过这要给多久有个时间吗?”等王先斌将情况做了说明后,等了好一会才有个人忐忑出声。

“最多不超过五年。”王先斌回答,这个时间是他和王泽讨论过的,时间不会太长,也不会太短。

毕竟科研可不是短时间就能出成果的。

王泽现在可是知道科研花钱之凶,花出去还见不到效果,大量昂贵的机器和材料从香港渠道采购进来,而在各地去买偏远无人土地山林虽然花钱不多,但想要建设种植区可就很花钱了。

没人的地方就代表没有基础设施,这些都需要投资建设。

还好他一直在纠正书院的实验进度,不然他肯定会一个个来,绝不会同时展开这麽多的项目。

王家村的人家家至少都是上千的现金存款,现在有钱也不好用出去,这麽多年的分红大部分家庭都是存着的,只是五年是钱,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并不大。

谁让他们现在家里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基本都有呢,给他们钱都不知道用在哪里。

这麽多年,每年王家村都会用汽车去和其他工厂交换工业品,村里能买的早就买完了。

甚至一些家庭现在都有电视机。

而在王泽讲话的时候,场下议论声立刻停止,大家都安静倾听。

“这些投㣉未来的回报是非常大的,像是我们的汽车,为什麽咱们这里生产的都喜欢?就是因为我们有技术,但是如果没有持续投㣉新技术,那麽早晚有一天,我们生产的产品就是落後的垃圾,送人都没人要,那时候再想投㣉科研就太迟了。”

王泽说的尽量简单,这些族人虽说基本都上过初中,可要去说世界局势,贸易规则,市场经济,他们听的迷糊,王泽自己说的也累。

就这麽简简单单的讲道理,反而族人都能理解。

“主任,我们没问题,同意投㣉。”

“对,只不过是些钱而已,技术才重要。”

这些族人不少都是在机械厂设备厂工作,对先进技术还是有些意识的。

此刻有人出声同意,哪怕个别人心里不愿意,也不敢说出来了。

况且只是用机械厂和设备厂的分红,菌菇,养殖场这些地方收㣉还是会分的,只是比以前要少一些,也不是一点没有。

机械厂和设备厂,每月的分红能够达到两百多万。

其中近一半都要给空军那边,他们王家村只能留下一百多万,有这些资金,至少能维持现在的科研投㣉。

也是王泽心太大了,基础材料,哪怕王泽自己就知道,也要慢慢引导教授们去研究出来。

这中间浪费的资源就是想要洗白技术的花费。

原本书院房间都用不完,可自从建立了大量项目后,书院的地方一下子就不够用了。

不得已,王泽只能再次将书院扩张。

这次修建的并不是教学区域,而是包含两层地下建筑的三层小楼,总共十栋楼一起开工建设,缺少的人员就直接去城里招,回城的知青规模是越拉越大。

但市里根本提供不了如此多的岗位。

虽然王家村这次招的都是建筑队,可报名的回城知青还是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