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05章 虚伪,得了便宜还卖乖(2 / 2)

加入书签

说白了,张纯是想当政治舞台上的主角,而萧普贤女才是能亲手搭建舞台也敢一把火烧了舞台再重建的人。

一个还在计较得失荣辱,一个早就把荣辱踩在脚下,只认结果。

这就是萧普贤女最可怕的地方——她的狠和果断,不是性格使然,而是从骨子里认定:政治本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杀,要麽赢到最后,要麽死得彻底,没有中间路可走。

张纯看着萧普贤女心想,『真不愧是在辽国灭亡前一刻还能打爆北宋的女人!』

蔡京和苏轼也迅速权衡此事的影响和利弊。

结果得出结论:

跟辽国联合虽然也重要,但远没有收复燕地五州丶平滦营三州丶居庸关等关重要,要是能藉此机会兵不血刃的收复这些地区使赵宋王朝完成大一统,就算破坏跟辽国的联合都没问题。

更何况,赵宋王朝还是辽国中兴唯一的希望,事后,辽人多半不会计较这点小事。

关键,赵宋王朝的政治设想,也就是让萧普贤女和萧瑟瑟这两个赵俣的妃嫔去统治辽国,本来就是对辽人的一种「侮辱」,也不差再用萧夺里懒和萧贵妃再给辽人好好矫正一下思想,让那些类似于萧奉先这样务实的辽人确定今后到底谁才是辽国的真正统治者,屁股该坐在哪边,该为谁效力。

说穿了,萧普贤女此举,不仅是在为她自己立威,也是在为赵俣立威,更是在为赵宋王朝立威,而且,她这是在给那些辽国的大臣站队的机会,以便赵宋王朝分辨出,谁能用,谁不能用,谁可以利用,谁可以重用。

所以,不论是从眼下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萧普贤女的这一布局都堪称精妙绝伦,其深远影响不可小觑,极具政治智慧与实操价值。

蔡京看了古井无波的萧普贤女一眼,眼中闪过一抹赞赏之色:「心智坚韧丶手段果决,以辽国存亡为饵,诱使各方势力入局,自己则稳坐钓鱼台,坐收渔翁之利,好手段,好厉害!」

苏轼也在想:「看似险中求胜,实则步步为营,环环相扣。不仅巧妙地利用了辽国内部的矛盾,更将我大宋的利益巧妙地编织进了这张政治大网之中,真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鵰。」

张纯心中虽仍不服,却也不得不承认萧普贤女的厉害之处,她暗自思量:「我若想在这政治场上立足,就必须学会她这份狠辣与果断,绝不能再让个人情绪左右了我的判断……」

蔡京出列,说道:「陛下,萧德妃丶萧枢密使此举虽有些孟浪,却也是在为大局着想,依臣看,不如先记下他二人之过,教他们戴罪立功,若他们能为我大宋收复燕京,再论功行赏;若他们坏其成,再二罪并罚,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苏轼也出列,说道:「萧德妃丶萧枢密使此举,虽看似激进,实则深谙兵法中『置之死地而后生』之道。她二人以辽后与元妃为饵,不仅可快速试探出辽国内部的忠与奸,更能为我大宋争取到以政治手段收复燕京的机遇与时间,恁地时,此举之利,将远超其弊。」

其他大臣也都说,当务之急是赶紧派可靠之人去燕京斡旋,尽量以政治手段来收复燕地五州丶平滦营三州丶居庸关等关,而不是以军事手段去收复这些地区,让金国趁虚而入,趁着这个机会,把手伸过长城,威胁到赵宋王朝的安全。

台阶有了,赵俣自然就坡下驴亲自去把萧奉先身上的荆条解下,对他说:「燕京之事皆靠爱卿斡旋,需要谁与爱卿同去,爱卿尽管做主便是,朕再给爱卿准备二百万缗钱引丶十万蒜头金爱卿放心打点,且三日内朕便亲率大军压境配合爱卿。」

顿了顿,赵俣又承诺:「此事若成,朕必重赏爱卿,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凡有功之人,朕皆不吝封赏!」

萧奉先闻言,俯首叩拜,声音铿锵有力:「陛下隆恩,臣万死不辞!此次燕京之行,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为我大宋收复失地!」

赵俣满意地点点头,挥手示意萧奉先退下去准备前往燕京。

萧奉先领命,转身离去,背影坚定而果决……

……

萧奉先刚回到都亭驿,就发现这里的氛围不对。

见此,萧奉先一下子就猜到了,肯定是他将萧夺里懒和萧贵哥献给赵俣的事传到了这里,甚至有可能是赵宋王朝的人故意将这个消息泄漏给了这里的辽人,以便他和赵宋王朝的人能分辨出这些辽人谁能用?

此事果然是一块非常好的试金石。

萧奉先刚回来,以辽太叔耶律胡卢瓦为首包括招讨耶律迪六,详稳萧六斤,节度使耶律孛迭丶萧赤狗儿的一众辽人就围了过来。

耶律胡卢瓦作为他们这些辽人中辈分最高之人,带头投降赵宋王朝,还有点拘谨,但为了不当阶下囚,也为了给辽国争取到一线生机,他还是满脸堆笑地问:「大宋如何说?」

一看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辽人靠过来,还有不少辽人在观望,而真正铁了心地拥护耶律延禧的辽人其实寥寥无几,萧奉先的心彻底放了下来,随后他将自己准备明天就启程去燕京的事跟一众辽人说了。

萧奉先又说:「形势至此,晋王已是我大辽唯一希望,若晋王顺利登基,割燕平之地给大宋,以换大宋支持我大辽复国,我大辽尚有一线复国生机,不然,我大辽必亡无疑,皇后丶元妃深明大义,故听我所劝,乔装以侍大宋皇帝陛下,教大宋皇帝陛下欠下我大辽人情,不得不助我大辽复国……」

虽说萧奉先所说的话,漏洞百出,但这并不重要,到底是怎麽回事,谁心里不清楚?现在只要萧奉先能说出一个过得去的藉口,让大家能揣着明白装糊涂就行。

等萧奉先表演完,耶律胡卢瓦就忍不住说:「涅里性刚,寻常人难以劝动他……」

萧奉先一听,就明白了耶律胡卢瓦是什麽意思,他说:「不然,太叔与我一同去南京,劝九大王,太叔与九大王乃兄弟,他定会听太叔所劝。」

耶律胡卢瓦大喜,他忙说:「我与涅里最亲近,他必听我所劝,为大辽计,我愿走一遭。」

「好。」可紧接着,萧奉先又有些为难道:「我这里自然愿意带太叔一同前去,怕只怕大宋那边……」

耶律胡卢瓦听言,赶紧说:「我无子,三个女儿皆已入大宋皇帝陛下后宫,与大宋皇帝陛下并非外人。」

何止耶律胡卢瓦的三个女儿都进了赵俣的后宫,他晚年所纳王妃都进了赵俣的后宫。

只是此事不好在此时说出来而已。

萧奉先知道赵俣将耶律胡卢瓦的女儿包圆了,也知道耶律胡卢瓦贪生怕死丶自私自利丶见风使舵丶是一个非常好拉拢的对象,但他觉得这还不够,毕竟,这次的事太大,稍有不慎,他有可能有去无回,甚至不得好死,所以,他还是有些为难地说:「太叔为我大辽尽心尽力心意,我理解,只是,兹事体大……」

耶律胡卢瓦想了想,说:「不然,我去向陛下求道圣旨,若有陛下旨意,你我此行,必事半功倍……」

……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