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章 人人买得起(1 / 2)

加入书签

第256章 人人买得起

九月,孟买的雨季堪堪结束。整座城市仿佛洗了个澡,空气突然变得清甜。

树木丶灌木丛丶草地释放芬芳,长长的蚯蚓从柔软的泥土中探出了脑袋。

孟买的人们打开窗户,让被雨水洗净的空气涌进室内,带来一晚好眠。

趴在窗口的家庭主妇丶孩子,亦或是站在阳台边抽菸放松的男人们,突然发现整座城市换上了新装。

每一座地标性的建筑,每一处商业广场,都有巨型海报竖起来。

它们贴在大楼的玻璃立面,或是商场入口的顶端。

海报上的内容很简单,一台电视机,漂亮新潮的电视机。

边上有句硕大的GG语:苏尔,人人都买得起的电视机。

本该写明价格的地方,却被三个问号代替。

咦?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GG,立刻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人人都买得起的电视机?有意思啊。

身在孟买,谁家不想拥有一台自己的电视机呢。

从92年开始,传媒业放开后,孟买大大小小已经多了十几家私人电视台。

从新闻政治,到奇闻异事,囊括万象。

作为私人电视台他们的内容,比全印这种官方台更有噱头,也大胆。

某些攒劲的节目,专门在深夜播放,没有哪个男人能拒绝这种内容。

家庭主妇们也喜欢看电视,她们大多不工作,只能待在家里。

打扫卫生丶做饭丶带孩子,这些只占据了小半天时间,剩下的大部分光景里,她们无所事事。

唯一适合在家里进行的娱乐活动,只有电视。

奈何电视机太贵了,动辄上万卢比,普通中产家庭也无力承担。

甚至有时候你想买都不一定买得到,本地品牌忽上忽下的产量,让人琢磨不透。

现在苏尔电器的GG来了,并且刚出现就紧紧抓住人心。

人人买得起,那是得多便宜?

至少应该比市场价低一点吧,七千卢比?

还是有点贵,Onida丶Videocon的定价在八千左右。

苏尔电器既然敢这麽说,那一定是惊掉人眼球的价格。

六千?这个价格确实有点让人激动。

站在阳台上抽菸的男人们纷纷开始和邻居讨论,苏尔电视机卖六千卢比的可能性。

有人觉得很难,因为印度高昂的关税是拦路虎,要不然另外两家不会连续几年不降价。

有人觉得六千卢比很有可能,苏尔的电风扇都比其他品牌便宜,电视机为什麽不行。

不过说着说着他们自己又变得不自信,尤其是看了窗外的海报之后。

瞧瞧那电视机,多漂亮啊。

黑色的造型深邃的让人着迷,银色的边框以流畅的弧线向两侧延伸,典雅又奢华。

这一看就是高档货,怎麽可能卖六千卢比嘛。

不怪大家这麽想,因为本土的电视机太烂了。

你能想像吗?花八千卢比买回来的电视机,它的外壳是木头的!

对,没错,纯手工制作。

为了节省成本,两家本土厂商别出心裁的搞了个木头外壳。

印度次大陆气候炎热,草木尤其旺盛,根本不缺木材这样的资源。

同样不缺的还有价格极其低廉的人工,电视机的木头外壳都是由他们手工做成。

造型不需要多精致,大体说得过去就行。木板一切,打磨一下棱角,再刷个漆,成了。

塑料多贵,是木材的好几倍。加工塑料的注塑机更贵,两百万卢比起步。

本土厂商本就已经花高价去进口零件,这时候当然能省则省。

就是这种,木头的丶廉价的丶粗糙的电视机,能卖八千卢比。

那苏尔电器的那如黑水晶般的电视机,要卖多少?

六千有点太激进了,不过「人人买得起」几个字又不断在大家眼前闪现。

被打了问号的价格,更是让人抓耳挠心。

人们实在太好奇了,就连上班去挤市内火车的时候,都在讨论这件事。

结果到了火车上丶办公室里,他们拿到的报纸,又出现了苏尔电视机的GG。

头版头条,内容和外面的海报相差不大,但给了更多的信息。

「人人都买得起的电视机,价格在一周后揭晓。」

印度能数得着的大报纸,几座大城市的地方报纸,几乎全是苏尔电器的这条GG。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