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2章 密谋(1 / 2)

加入书签

第262章 密谋

戈帕尔.杜特最近心情很坏,奥兰加巴德的工厂里又发了一起安全事故,还是当着前来考察的日本人的面。

Videocon正在和东芝洽谈更深一步的合作,野心勃勃的杜特想引进东芝的全套生产线,包括显像管丶电路板丶总成线在内的所有工序。

他的公司早在八九年前就成立,最开始做电子谐振器,一种收音机里的零件。

工厂逐步扩大后,又开始做自己的收音机品牌。

那是杜特第一次尝到电子消费品终端利润的甜头,他野心变得更大,开始瞄准前景广阔的电器市场。

他远赴日本去谈技术引进,说服对方投资印度。但日本厂商不信任印度政府,更对印度人能否掌握真正的技术感到怀疑。

那时候印度的政策还在延续赫努努时代的方针,进口替代丶国资为主。

可口可乐的前车之鉴,让大多数技术公司都对印度市场极其谨慎。

没办法,杜特只能退而求其次,生产东芝的贴牌电视机。

其中大半零件全靠进口,Videocon能做主的只有外壳和旋钮这些无关紧要的部分。

这种畸形的生产方式,势必导致东芝在整个市场循环过程中,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Videocon每生产一台电视机所能赚到的利润少得可怜,最开始只有几十卢比,近两年本地化占比提高后,才突破三百卢比。

不过杜特依旧不满足,他想把电视机的每个生产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里。

去年苏尔电器和NEC签约时的风头,很让杜特嫉妒。

当时媒体都在说这是整套的技术引进,很快苏尔电器就将有自主生产电视机的能力。

苏尔园区作为配套的产业园,更是担负振兴孟买工业的重任。

那些光环,杜特也眼红啊。

于是受到苏尔电器的启发,杜特准备重新走技术引进这条路。

正好现在时机已经成熟,印度政府大大放宽了外资引进的审核条件。

凭藉这几年为东芝做牛做马的功劳,杜特自信Videocon能拿到全套生产线的引进合约。

他计划在明年实现Videocon电视机百分之百国产化的目标,并且年产量不低于十万台。

杜特雄心勃勃,他邀请东芝的人来奥兰加巴德工厂考察。

结果就像上面说的,出尽洋相,

神奇的三哥总会在关键时候展现自己的脑洞。

一个工人在组装时,把电视机的电源接反了。后面工序测试的时候,一接电,直接爆炸。

电视机的木头外壳被引燃,惊慌失措的工人们为了灭火,噗一盆水就浇了上去。

然后工厂的电路像放鞭炮一样,劈里啪啦响个不停,最后变压器在一股青烟中直接报废。

东芝的人全程目睹了这起事故,杜特一边解释这是意外,一边把工人们骂的狗血喷头,最后当场解雇了整条产线上的六十名员工。

事情很不顺利,东芝的人回去后到现在都没给杜特明确的回覆。

坏事情还不止这一件,异军突起的苏尔电器突然在报纸上高调的宣布,其旗下的14寸黑白电视机销量超过五万台,并且将在两个月后推出18寸大屏幕黑白电视机。

妈的,五万台!看到这条消息的时候,杜特整张脸酸成了柠檬。

他的大雄心丶大计划,也不过是在明年把电视机产量拉到十万台。

现在一转头发现,别人不到两个月就完成了一半,这还比个屁!

Videocon确实有多种电视机型号,包括数种尺寸的彩电。

但这在二十万台丶三十万台的庞大销量面前,不值一提。

照目前的扩张速度进行下去,不出两年,苏尔就会统治印度的电视机市场。

最关键的是对方正在积极扩充多种产品型号,这些举措都会进一步加快他们蚕食市场的速度。

偏偏杜特没什麽信心打赢对方,苏尔电视机做的太好了。

两个月前轰动全城的GG历历在目,作为同行,杜特怎麽可能不关注。

几乎在第一时间,他就让公司的人搞了台苏尔电视机。

只是刚打开包装箱的瞬间,杜特就知道Videocon完全没法竞争。

无论是从做工丶质量丶还是价格上,他们的电视机都一败涂地。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加快了和东芝的合作进度。

杜特已经打听过,苏尔电视的核心部件也是进口,并非报纸上说的全套技术引进。

他很好奇对方是怎麽把价格做到这麽低的,难不成那些狡猾的日本人大发慈悲?

杜特更倾向于苏尔电器是在打价格战,以极低的售价先抢下市场。等到对手都趴下后,再慢慢收割。

说白了就是先烧钱培养市场,在低价面前0nida和Videocon这样的贴牌商毫无优势。

杜特本来不以为意,甚至抱着看笑话的态度对待苏尔电器的折腾。

没有完全掌握生产成本的前提下,打价格战就是找死。

进口的核心零件稍微波动下价格,苏尔电器就可能撑不下去。

但苏尔电器的捷报,打破了杜特的幻想。

烧钱不是这麽烧的,五万台啊,得扔进去多少卢比?

杜特想要引进东芝全套技术的决心更强烈了,只有掌握所有的核心环节,Videocon才有资格参与这场角逐。

不过这有个前提,那就是不能任由苏尔电器继续扩张下去。

Videocon需要时间,与东芝的合作,最乐观的情况,也是明年才能落实核心零件的自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