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这都是跟谁学的(2 / 2)
元欣叹道:
「可就怕本王能力威望不足啊!」
韦孝宽道:
「广陵王说得哪里话,您不但是朝廷的广陵王,更是我们的上将军!我等便是拼死,也要维护上将军的威严!」
元欣听了韦孝宽这情真意切的话语,心中有些感动。看着韦孝宽以及他身后一众将领,此刻他的心里建设更加夯实了。
对啊!
我不只是大魏的广陵王,还是秦王的上将军啊!
正经的天策府编制!
看看这些桀骜不驯之人,刚刚对元悦是什麽态度,对我又是什麽态度!
元欣的成就感一下子就来了。
「如此,本王就留下了?」
「上将军英明啊!」
见元欣答应留下来,韦孝宽等人打算走了,元欣却将韦孝宽留了下来。
「你老实跟我说,为何要我留下来?」
韦孝宽看了一眼元欣,问道:
「上将军真的不走了麽?」
「不走了!」
韦孝宽听完,老实道:
「上将军走了,我等就要受到高昂节制,我等的军功又该如何?」
元欣明白了。
他如果走了,高昂就是河南勋位最高的人,将会节制兖丶济丶徐丶豫等州郡。
他留下来,凭藉这个上将军的名头,至少能掌控徐州丶南青州等地。
如今这河南丶齐莒正是争地盘的时候,有元欣在,韦孝宽这些人的军功更好攒。
想到这里,一股寒风吹来,元欣咳嗽了一声。
韦孝宽在后,拍了拍元欣的背,有些担忧。
「上将军,保重身体啊!」
元欣听了,还有些感动,可韦孝宽接下来一句话却让他破防了。
「上将军便是要回洛阳经营果园,至少也要等属下攒够军功升了再说!」
「……」
——
济州,碻磝城。
碻磝城曾是北魏设立的河南四镇之一,地处要津,控扼南北。
从彭城出发,通过桓公渎往北,便可到达碻磝城,然后进入黄河,从水路可以继续通往邺城丶洛阳等地。
高昂坐镇碻磝城之后,黄河两岸许多豪杰听闻其名,争相归附,本来跟随高乾投奔邺城的渤海高氏也有些松动了。
「三弟(兄长)!」
高乾与高昂有一些隔阂,他并没有亲自来,而是让他的二弟高慎和四弟高季式一起来了。
高昂一直在弘农镇守,与自己的兄弟不曾见面。
如今,见到自己的兄弟,高昂很是激动,安排了酒宴招待他们。
只是,激动归激动,对于自己兄弟提出的要求,高昂却是礼貌的拒绝了。
「我所带来的人都是可靠勇武之人,三弟看在为兄的面子上,就不能留下一二?」
酒宴之中,高慎不解,高昂却是道:
「如今河南刚定,大王派遣我镇守碻磝城,所携之众皆为勋臣,若是将我高氏的门人客卿安排要位,如何能服众?」
「那该如何?」
高慎还要争取一二,高昂却是笑而不语,不再提及这个话题。
酒宴还是那个酒宴,不过气氛不是很高。
高慎醉酒后,高昂将自己的四弟高季式留了下来。
高氏一门四杰,皆是任侠好勇之人,能使豪杰归附。
简单来说,都不是善茬。
高昂排行老三,在四人之中威望最高。因为他最能打,而且能打的程度高出了众人好几个层级,有「当世项羽」之称。
高季式还不到二十,胆气过人,可在高昂面前,却很乖顺,不敢大声讲话。
「子通,你留我这,别回去了。」
面对着如此说的高昂,高季式不敢违背,只是问道:
「为何三兄独留我?」
高昂笑道:
「你还年轻,和他们不同,乃是可造之材,在军中砥砺几年,定是一员上将。」
高昂话里话外,透露出一股不屑。
高季式听了,虽然并不明白,可却是露出了笑容。自小,高季式对于自己的三哥就很佩服。
「三兄这麽说了,那我就留下来。不过二兄带来的人中,其馀人轰走也不妨事,有一人却要留心。」
高昂听了,有些好奇,问道:
「何人?」
「陈元康!」
……
高昂在高季式的引荐下,见了陈元康。
陈元康年少时曾跟随李崇北伐,在李神轨镇守河南时也曾经去投奔过,不过后来眼看着尔朱氏势大,便回到了冀州隐居起来。
高昂看着陈元康,心中并没有反感。
这个人虽是士人,身上却没有那种迂腐之气,反而因为从过军的关系,脸上尽是刚毅之象。
「听说你很有本事?」
「不敢!」
「先生过谦了,我有一问,先生可否解惑?」
「上将军请说!」
「元欣为何还不回洛阳经营果园,老待在彭城做什麽?」
高季式愣了,这是什麽刁钻的问题?
陈元康却是微笑以对,道:
「上将军威名震于四海,自不是元欣可比。如今广陵王能够待在彭城,乃上下之人都希望他待在彭城。」
高昂听了,笑道:
「先生果然有本事,如此,可为我帐下记室?」
「愿为上将军效命!」
高昂点了点头,道:
「元欣待在徐州不走,我也不好赶他。慕容绍宗又在青州,我镇守的济丶兖两州小了些。」
「上将军的意思是?」
「大家都是渤海高氏,这冀州丶相州丶沧州是不是该有我一份?」
陈元康听了,心中大为震撼。
「上将军……说得对!」
……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