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5(1 / 2)
霍翎和文盛安之间少有的默契。
霍翎想提拔寒门,文盛安也乐见勋贵武将被打压。
但在武试之外的很多朝政上,霍翎和文盛安的冲突从未断过。
比如说霍翎有意放一些低阶太妃出宫,允许她们归家自由婚嫁,文盛安不知道从哪儿收到了风声,和陈浩言一起反对。
有他们两个辅政大臣带头,反对的声势十分浩大。
如果说太妃之事只是一件比较小的冲突,那霍翎和文盛安之间最大的冲突,还是在季衔山的事情上。
文盛安对于霍翎住在寿宁宫一事,其实十分不满。
只是因为季衔山年纪还小,文盛安只能将不满压在心底,无法宣之于口。
盼啊盼啊,盼星星盼月亮的,可算是把季衔山盼到了六岁。
等季衔山六岁生辰一过,文盛安就上了折子——
娘娘,陛下该迁宫了。
他已满六岁,可以独自居于太和殿了。
霍翎当时就气笑了,这是有多迫不及待。
其实霍翎早就命人收拾好了季衔山的行李,也安排好了去太和殿伺候的人手,但看到文盛安这么急,她反倒不急了。
抻了文盛安一个月,直到其他朝臣也都有了动静,这才开始给季衔山迁宫。
霍翎原以为文盛安下一步就该上折子,劝她从位于前朝的寿宁宫,搬回位于后宫的慈宁宫了。
文盛安也确实上了折子,但他要说的并非霍翎迁宫一事。
他很清楚,在天子大婚之前,太后绝不可能退居后宫颐养天年。
因为先帝遗诏上明确写着:新帝大婚之前,军国大事,兼取皇太后处分。
所以文盛安在折子里提及的,是季衔山的教育问题。
一个长于妇人之手的君王,绝不是朝臣所期盼的明主。
而且最重要的是,太后对陛下的影响已经够深了,他不能再坐视太后主导陛下的教育问题。
要知道这几年里,太后一直鼓励民间创作教育孩子的歌谣、诗文。
甚至在天下范围内广收通俗易懂的文章,编纂成册用以给天子启蒙。
这当然是好事。
但文盛安彻夜翻看过那些书籍,里面有不少内容,都取自《孝经》,和孝道有关!
太后分明是想教导出一个遵从孝道,对她言听计从的天子!
第110章 【天狩六年】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f???ω?ě?n???????????????ò???则?为?山?寨?站?点
对霍翎来说,她的底线有两个。
一是权力,一是孩子。
文盛安屡次三番冒犯她的权威,她可以容忍。
因为文盛安是百官之首、辅政大臣。
他对她的态度,代表了许多朝臣对她的态度。
但文盛安干涉她对季衔山的教育,对她的安排指手画脚,那就不在霍翎的容忍范围内。
双方就季衔山的教育问题进行了好几次争斗。
文盛安想要担任太傅一职,成为名正言顺的帝师。
霍翎直接将陆杭推了出去,让陆杭担任太傅一职。
都是辅政大臣,也不能厚此薄彼。
文盛安加封太师,陈浩言加封太保。
想要教导天子是吧。
教,都可以教。
三位辅政大臣全部都去给天子上课。
但三位辅政大臣这么忙,哪里能抽出太多时间教导天子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