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7(2 / 2)
季衔山听出了霍世鸣言外之意。
稍一琢磨,季衔山也就点头答应了。
他确实想要多了解了解羌戎和大穆的情况。
一个是大燕的附属国,一个是与大燕相持百年的对手,多了解一二并非坏事。
在季衔山意向明确的情况下,这门课程很快就被排入了季衔山的课表里。
宋叙过来向霍翎报备此事,霍翎也没有太放在心上:“陛下愿意学,就多学学。老师人选定了吗?”
宋叙道:“定了。是承恩公。”
霍翎展开一本折子:“这个人选是谁提议的?”
宋叙道:“朝中能胜任这门课业的人选不多,其中以承恩公和安老将军的条件最为合适。陛下在两人中选了承恩公。”
霍翎提笔批折,不再多言。
宋叙见状,行礼退下。
当天傍晚,季衔山照例过来给霍翎请安,陪霍翎用膳。
霍翎与他闲聊时,随口问起此事。
季衔山道:“以前也听其他老师说起过羌戎与大穆的事情,但他们对羌戎和大穆的了解,多是从书上得到的。外祖父与羌戎打过仗,也与大穆交过手,他对羌戎和大穆的了解,也会深刻许多。”
霍翎颔首:“近来大穆局势动荡,打入大穆内部的暗卫传回了不少消息,你若有意了解,我命人整理之后给你送过去。”
季衔山眼前一亮:“难道是永庆帝驾崩了?”
霍翎被他这话逗笑了:“还没有。他多活一段时间,对我们来说倒是一件好事。”
残暴而衰老的君王。
一群实力雄厚、正值壮年的儿子。
还有一个被寄予厚望、却年岁尚小的幼子。
大穆这一出自相残杀的戏码上演得越久,对大燕就越是有利。
第139章 天赐良机?
大燕开国有多少载春秋,就与大穆对峙了多少年。
早些年,大燕频频与大穆开战,试图从大穆手中光复燕云十六州。
一场场战争下来,大燕有胜有负,期间也算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战果,却始终没能完成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目的。
战争对国力的消耗是巨大的。
这从大燕建国多年后,人口数量迟迟没有增加就能看出来。
先帝继位以后,没有再贸然与大穆开战,而是命人在边境修筑防线,又鼓励百姓休养生息。
在先帝时期,大燕的人口数量才算是稳步增长起来。
霍翎在大方向上还是沿用了先帝的政策,但私底下,她也一直在为了北伐做准备。
她派出大量暗卫潜入敌国,收集情报 。
大穆永庆帝在位三十余年,年轻时也算一代枭雄,利用铁血手腕镇压其它游牧部落。
随着他渐渐上了年纪,行事愈发暴戾,不仅是对不听话的臣子,就连对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也毫不留情,动辄鞭笞咒骂。
底下的几个成年皇子早已成了气候,许是感受到了儿子对他的威胁,永庆帝迟迟不愿松口立储。
直到去年,永庆帝大病一场,险些没撑过去,立储之事才被摆上台面。
纵使如此,病愈的永庆帝也不愿立成年皇子为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