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08(2 / 2)

加入书签

丁景焕对兵事称得上是外行,但像他这样的人,在有足够情报的支撑下,也能分析得头头是道。

眼下的局面对大燕来说无疑是有利的。

大穆乱得越久,就越符合大燕的利益。

所以丁景焕才会提议,调用那些埋伏在大穆的人手,让他们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必要时候还能给那些落于下风的夺嫡皇子提供帮助,让这场夺嫡之争持续得更久一些。

但对于是否要在这个时候起兵北伐,丁景焕不敢妄言。

霍翎眉梢微挑:“为何不敢妄言?”

丁景焕道:“臣不通兵事,只怕误导了娘娘。”

霍翎道:“君臣私下对奏,但说无妨。”

丁景焕也就放开胆子说了:“这些年来,大燕厉兵秣马,整治军力,皆是为了他日北伐做准备。臣敢断言,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北伐,大燕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霍翎笑了一下,听出他话中未尽之意:“那你不敢断言的,又是什么?”

“娘娘知我。”丁景焕道,“臣不敢断言的是,这场北伐能取得多大的战果。”

胜利,也分惨胜与大胜。

发动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每一场战争背后都是有战略目的的。

高宗皇帝时期,发动北伐是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

先帝驾崩那年,大穆永庆帝挥兵十万南下,是为了吞掉大燕的三关地区,重新商定两国边界。

霍翎准备了那么多年,厉兵秣马,磨刀霍霍,整治军队,训练骑兵,囤积粮草。

她要的,从来都不是一场简单的胜利,而是毕其功于一役,以刀锋直抵大穆咽喉,逼迫大穆交还燕云十六州。

不到万不得已,大穆不会轻易交还燕云十六州的。

这片地区,不仅对大燕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对大穆来说也是极有价值的。

在得到燕云十六州之前,大穆只是一个武力比较强大的游牧政权。

在得到燕云十六州以后,大穆拥有了广阔而肥沃的农耕土地,大量的农耕人口以及先进的农耕技术,他们不再需要逐水草而居,才渐渐从一个游牧部落发展到定都建国的地步。

而且游牧部落最强的是什么。

是骑兵。

最好的牧马场就在燕云。

此消彼长,大穆的骑兵越来越强,大燕却连好的养马场地都难寻。

随着大穆开始重视文化教育,推动汉人与穆国百姓融合,设燕京为南京,它在燕云地区的根基愈发稳固。

原来中原王朝防止北方游牧势力南下的重重关隘,却成为了大穆抵御中原北伐的重要战略地带。占据了这里,不仅能够抵抗中原北伐,还能借此来窥探、威胁中原地区,既有防御作用,又保证了进攻优势。[注]

这样集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为一体的地区,大穆怎会轻易割还。

要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动北伐,能一举收回燕云十六州吗?

丁景焕不能确定。

霍翎也不能确定。

根本没有人敢拍着胸口保证一定能够做到。

收不回燕云十六州,达不成战略目的,这一场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的仗,就算打赢了,也只能算惨胜。

……

霍翎指尖轻敲扶手,默默计算着其中的得失。

w?a?n?g?址?F?a?布?y?e??????ǔ?????n????〇???????.???ò??

突然,她心念一动,看向无锋:“我们的人是如何拿到脉案的?”

无锋道:“暗二十七是名医者,这些年在大穆闯下了不小的名头。去年年底,他治好周王的宠妃,在周王的举荐下进入太医院。这是他冒死传回的情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