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17(2 / 2)

加入书签

霍翎问:“这一番话,是你自己想到的,还是承恩公告诉你的。”

季衔山回忆一番,认真道:“承恩公没有直接对我提出北伐一事——如果他直接提出来了,我一定会过来询问母后的意见。这些都是我根据承恩公的教导,还有暗卫探听到的情报,得出来的结论。”

? 如?您?访?问?的?网?阯?f?a?B?u?页?不?是?ⅰ????ü???e?n???????Ⅱ????????o???则?为????寨?站?点

一叶障目之时,很多事情都看不明白。

但如今再回过头去看,就会发现很多事情都有迹可循。

“过年那几天,承恩公时常在我面前提起燕云十六州,还问我是否愿意增设一门课程,多了解羌戎和大穆的情报。”

霍翎眉梢微挑:“这件事情,是承恩公起的头,而非你临时起意?”

大穆一直都是大燕的心腹大患,尤其是从去年年底起,大穆夺嫡之争愈演愈烈,所以当宋叙找到她,说季衔山打算增设这么一门课程时,霍翎也没多想。

她不可能事事都抓在手里,随着季衔山渐渐长大,她对他的管教,就变成了抓大放小。

季衔山颔首:“承恩公的提议很符合我的心意,我便也顺势应承下来。”

霍翎将霍世鸣写的那道请战折子塞进季衔山手里:“你也来看看,看完以后再重新回答我,这一场仗应该打吗?”

方才在大朝会上,季衔山只用余光瞥了瞥折子,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具体内容。

这会儿细细翻阅下来,他才发现,与承恩公一道联名上折的人,居然比他想象的还要多些。

而且,安鸿羽安老将军的名字也赫然列在上面。

要说这朝堂里,谁和大穆打过的交道最多,那一定是安鸿羽。

换做其他任何时候,季衔山一定会认真考虑安鸿羽的提议。因为比起他这个纯粹的外行,安鸿羽的判断自然是更值得信任与参考的。

但眼下这种情况……

季衔山抬头看向霍翎:“我知道,母后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收服燕云。您当初取年号为天狩,就是存着北狩大穆的心思。您并不畏惧与大穆开战,但您并不认同承恩公的看法。您认为眼下并非与大穆开战的最好时机。”

霍翎笑了笑,脸上浮现出欣慰之色:“我担心

这是大穆的阴谋。”

季衔山一怔:“大穆的阴谋?”

他立刻有所联想:“永庆帝是在装病?”

霍翎道:“不能排除这种可能。”

季衔山心中微动。

他们所认为的大燕的优势,有不少都是建立在大穆永庆帝中风晕厥的基础上。

如果永庆帝是在装病,那大燕的所谓优势,就只是敌人让他们以为的优势。

实际上这一切都在敌人的算计之中。

霍翎将事情说得如此清楚,季衔山一边下意识信任着霍翎的判断,一边又舍不得这样千载难逢的时机:“如若这并非大穆的阴谋呢?”

霍翎问:“安儿,大燕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难不难?”

“难。”

这是大燕几代人都没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它才会被所有人认为是不世之功。

“这样一个历经几代人都没能完成的伟业,你为什么会认为它能在这个时候就完成呢。这些年里,大燕的国力确实是在不断增长的。但大燕的国力,已经强大到能够直接和大穆拉开差距了吗?”

季衔山带着这个问题,又重新看了一遍奏折。

奏折上所罗列的条件,确实都是大燕的优势所在。

但是这样的优势,真的足够拉开两国间的差距了吗?

“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