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357(1 / 2)

加入书签

铺路、修桥、开垦荒田的经历呢?

“让娘娘见笑了,臣主持的,只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堤坝。”

“再小,也造福了一县百姓,让当地三十多年来都没有再遭受过水患。”

两人聊了半个多时辰,霍翎打发他去季衔山那里一趟:“陛下也一直在念着你这位老师,你去见见他吧。等出宫时,哀家让太医跟着你走一趟。你和尊夫人这一路舟车劳顿,让太医看看,开些滋补的方子也更好。”

就算陈浩言当年是被太后逼出京师的,他也得说,太后娘娘这一番作派委实让人舒坦。

但太后娘娘做得大气,陛下小小年纪,也不失皇家风范。

季衔山扶着陈浩言,不让他行礼:“陈老师憔悴了许多,也瘦了许多。”

陈浩言道:“多谢陛下关心。这两年陛下给臣和老妻送了不少好东西,臣一直在吃着呢。只是这段时间天气炎热,又在船上赶了一个月路,瞧着才有些萎靡,养上些时日也就好了。”

季衔山高兴道:“陈老师要是觉着好,朕再多赐些。”

关心过陈浩言的身体,季衔山才问起陈浩言这三年外任的情况,听着陈浩言说起南方种种,时而皱眉,时而拊掌赞叹。

从头到尾,季衔山都没有提过一句有关“工部”的事情。

陈浩言带着陈太医离开皇宫时,忍不住掀开帘子,回头望了眼那笼罩在金灿阳光下的皇宫,无声感慨道:陛下长大了啊。

是的,长大了。

每一个许久没见到季衔山的人,再次见到他时,都会生出这样的感慨。

季衔山的身高每年都能拔高一截,虽说因为长得太快,身形还有些瘦削,但已经彻底褪去少年时的稚气,多了几分青年的棱角。

束着白玉发冠,一身玄黑长袍,端的是风神秀彻,姿仪端雅。

不只是外貌的变化。

他的气质也沉稳了许多。

与朝臣谈话时,再也不会任凭喜怒影响自己的判断,也不会兴冲冲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先一一听完朝臣的发言,再不慌不忙开口。

拥有着先帝与太后的血脉,自小就在太后身边长大,得到太后的言传身教,陈浩言相信,只要多给陛下一些时间,陛下一定能成长为比先帝更出色的帝王。

陈浩言在家中休息了几日,而他从右都御史迁至工部尚书的旨意,在他离开皇宫次日就已经传遍朝野。

等到朝中大臣休沐那天,陈浩言拎着自己从南边带回来的特产,去了一趟陆府。

陆杭在庭院里煮茶待客,话说得一点儿都不客气:“你都避出京了,又何必在这个节骨眼上赶回来?”

陈浩言道:“这不是正好赶上了?而且,推荐我去当工部尚书的人,不是你吗?”

陆杭理直气壮:“谁叫你正好赶上了?职责所在,我不推荐你,不是失职吗?”

陈浩言:“……”

正话反话都让陆杭一个人说完了,这老家伙果然还是一如既往地讨厌。

陈浩言回敬道:“你想避出京很难,但是想避开就容易多了。你年纪已经不小了,直接上一本致仕折子,给年轻人让位不就好了。”

陆杭觑了陈浩言几眼,不说话,但眼神中的态度十分明显:我们两个年纪可差不多,而且我看起来比你年轻多了。

陈浩言气结,连喝了三杯茶水,才开口问道:“出手对付邱鸿振的人是谁?”

陆杭:“我怎么知道。应该不是老郡王,他早就不过问朝政了。”

当然,不是老郡王本人,但不能排除是老郡王府的人。

陈浩言:“这事儿,做得可不怎么聪明。”

何止是不聪明,简直是愚蠢至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