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9(1 / 2)

加入书签

生,望先生指正。”

今日讲史,沈江云的问题让众人都愣了一下,不过秦勉很快就回过神来:“但说无妨。”

沈江云一旦开口,这么多年言传身教、刻进骨子里的仪态还是很让人赏心悦目的,再加上他声音清越,如泉水渐入深潭般缓缓流淌,能够很快就抓住人的心神。

有些人就是有一种魔力,哪怕他讲话的内容并不吸引人,但就是不让人厌烦,甚至愿意去侧耳倾听。

很显然,沈江云就要这样一种能力,只是他自己也不知晓罢了。

“《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大学》开篇词,先生曾言此乃《大学》纲要,其释义为大学之根本,在彰显美好品德,在关爱百姓,在此过程中达到君子的最高境界。”

秦先生微微点了点头,《大学》乃四书之首,很早他就带着他们读过了,沈江霖所言是最基础的内容,殷少野百无聊赖地撑着下巴回头看沈江云,只觉得这人今天是要找找存在感么?

沈江云的话却在继续:“曾子之所言,在于君子,在于读书人,不在于百姓。然圣人博爱,定是希望天下百姓都能明德至善,作为一个普通人,又该如何“明德、亲民、止于至善?”,通过教化百姓自然会有成效,这也是朝廷一直在做的事情,可是读书靡费,读书不易也是共识,绝大部分百姓依旧是目不识丁,三餐不济,既如此,又如何引导他们“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夏虫不可语冰,即便士族们心有余,然力不足矣!还请先生指教学生心中之惑。”

沈江云这番话说完,在场所有人都是一静。

问问题也是要有水平的,如果是先生老生常谈的一些东西,你还去反复问,那暴露的不是这个学生蠢就是这个学生不用心。

今天沈江云这个问题,就很有些水平。

至少其他师兄弟们,从来没有通过“普通人、普通百姓”的角度,去思考过,如何让天下人明德至善。

能提出这个问题的,不仅仅是要对《大学》表达的纲领有深入的理解,还要有一定的阅历或者说是对世事有过观察者,才能结合《大学》之言,提出这样的思考。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问题,圣人希望教化百姓、天下归心,但是朝廷又要掌控言论,更多时候其实并不需要这么多明德至善的百姓,他们要的是顺民,有时候用的甚至的愚民策略。

百官代天子牧民,一个“牧”字就很好地指代了所有。

百姓为牛马,牛马更易听话驯服。

W?a?n?g?阯?发?B?u?页?ⅰ???ü???ě?n?2?????5?.???ō??

至于明德至善,其实并不针对普通百姓。

但是若这么回答,至圣人言于何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