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8(1 / 2)

加入书签

他死后权力分散,昌帝又大受打击,身体不好,这才开始让两个年长的弟弟参政。老九太年轻,什么也没捞着。不过他白事办得好,给几位太妃办过丧礼,恒辰太子的丧礼也是他主持的,朝野间对他的风评也不错。”

叶星辞道:“这个我知道,还知道他的生母只是个宫女。有个舅舅,才十六岁。”

夏小满继续说:“瑞王势力最大,最为富有。在参政前,他就管着内廷所有的皇商,收贿赂吃回扣,还早就把手伸到了亲家杨榛掌管的吏部。他与昌帝一母同胞,仗着亲娘的宠爱,为人专横,目中无人。现在,他在吏部和工部都说得上话,因为杨榛和工部尚书也是亲家。这三个人,是一荣俱荣的关系。”

“也就是说,”叶星辞接着他的话说,“他在政事堂里,有两个自己人,加上老太后的呵护,所以他赢的面大。”

“现在看来是这样。”夏小满继续道,“比起瑞王,庆王逊色不少。他的舅舅是户部尚书马赫,内廷的采买本该是户部管,但昌帝却让亲弟弟全权署理,从这点就可以看出来,昌帝在有意压制他。不过,庆王结交甚广,为人比瑞王谦和有礼,官员更愿意与他打交道。他最初参政,是在刑部和大理寺协理事务,现在依然如此。经营了一年多,根基已经很深。他自己也有不少生意,当铺、酒楼,所以财力也不差。”

接着,夏小满又说起二人的家事:“这两个人,正妃都已过世,岳父都在外任官,侧妃都是小家碧玉。瑞王儿女众多,庆王只有一儿一女。所以,无论你嫁给谁,都是正妃。”

“我知道他们都死了老婆,而且老婆还会托梦呢。”叶星辞嘀咕。

“再说说,最年轻的宁王。他的背景最简单,才出宫几年,完全没有自己的势力。他养母的弟弟也在朝为官,但与他并不相熟。”

“应该说,他也有了一些势力。”叶星辞纠正道,“他现在管着宗正寺。之前,他做了一阵子内廷总管大臣,统筹国葬,出殡之后他就辞去了职务。他还兼管了礼部,也辞了。所以说,会办白事也是一技之长,受益颇多呢。”

夏小满诧异道:“礼部也辞了?这我刚知道。或许,他只想安分守己,无意做摄政王。”

“他还经营着一间棺材铺。”说到这,叶星辞不禁笑了。谁能想到,一个风度翩翩的贵气王爷会做这种营生,“达官显贵家里有人过世,都是找他做棺材,还有纸活儿。这家伙很风流,虽然没娶妻,但府中有二三十个美貌侍妾。接亲回顺都的路上,碰见青楼就进。”

“你好像很了解他。”

“毕竟负责接亲的是他。聊得多了,也算成了朋友。”

回忆至此,叶星辞拉回思绪,将目光投向初夏的湖光美景,手里把玩着可爱的狗尾巴草小马。

庆王正说着要去灵泉寺进香的事,令叶星辞想起那四个和他共同生活半个多月的年轻太妃。犹豫一下,他开口恳求:“我想请三位王爷帮个忙。”

瑞王立刻说道:“公主请讲。”

“那几个和我一起当和尚,不,当尼姑的太妃,还有寺里的其他先皇妃嫔,都怪可怜的。”叶星辞那流光溢彩的眼眸左右顾盼,流露出淡淡的怜惜,“我想,能不能让她们生活得好一点。比如,允许定期回家探亲,家具被褥也都换一换。假如能恩准她们居家修佛,那就更好了。”

“公主真是心善。”瑞王不以为意地笑笑,迈着闲适的步子,用手指弹去落在袖口云纹上的一只小飞虫,“可是,这是祖宗的法度,不好更改。况且,后宫的事我们也不好干预。”

“没错。”庆王也搭腔,手中兀自盘玩着手串,“公主且放宽心,时间久了,她们自然会乐道安命。”

“长伴青灯古佛,不被红尘俗事所扰,也是一种清福。”瑞王难得与对方统一看法,“有时候我都想出家,把这一头烦恼的毛儿剃了,就是没机会,哈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