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454(1 / 2)

加入书签

皇帝看来,吴正英是天下最好的人,楚翊也深知其才能。可在百官和百姓眼中,吴正英只是尽了本分,远不算功勋卓著。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事关根基,不能任性。

散朝后,楚翊前往皇帝读书的勤德殿,想谈谈早朝发生的事。到了门口,却被太监拦住。对方悄声道:“万岁说,道理他都懂,无需王爷费心,现在只想静一静。”

“这几天热得反常,皇上又哀思过度,你们多留神。”楚翊叮嘱几句,转身离去。忽听殿内“喀”一声,有人摔了碗。

周围的宫人们都提了口气。

楚翊步履一顿,随即若无其事地走远了。该装耳背时,就得装。

“学生参见王爷。”迎面走来一名清秀书生,手捧数卷画卷。见了楚翊,恭敬地请安,而后直奔勤德殿,似要与皇帝赏画。

是吴正英的孙子,钦点的新侍读。按理该居家为祖父守孝,不过他无官无权,皇帝又与他一拍即合,也就没人多嘴讨嫌。 网?址?发?b?u?y?e?i????????é?n?2??????5???c?ō??

楚翊止步,回眸瞟了一眼,总觉得哪里有点怪。

回到政事堂所在的光启殿,他先着手向各州府廷寄上谕,敦促抚恤残疾军士,于月内落实。并且,确保广为人知。

战事当前,争取坏事不出门,好事传千里。

“在末尾标注。”楚翊轻摇折扇,吩咐制敕处的书办,“秋分时,吏部会派人到各地,随机寻访乡村老妪。问五个,有一个摇头,排除耳背,便是宣传不力,将记入地方官的考课。”

那人哼哧一笑,被楚翊冷冷乜了一眼。

蝉聒噪不休。

穿堂风拂过,像在眼前揭开了热腾腾的笼屉。黏腻地糊在脸上,没一丝清凉。

楚翊快热成一滩了,若非顾忌体统,真想光膀子批奏折。这种天气,根本动都不想动,除非是和小五动一动。

小五的故乡,不知热成什么样。但愿齐帝箭创仍未痊愈,难受死他,哈哈。

想到这,楚翊就巴不得天再热点。

午后焦热难耐,太监捧来一方冰鉴,取出一碗冰镇绿豆莲子羹,送到楚翊案头。一口下肚,透心沁凉。

楚翊舒了口气,环顾与自己同殿办公的朝廷重臣,吩咐道:“去,给几位大人各送一碗。”

“王爷,就这一碗,陈太妃差人送来的。”

楚翊想了想,将冰冷的瓷碗推给太监,“这样,把冰鉴里的冰捣成沙,和这碗莲子羹搅在一起,再淋点蜜糖,就够我们几个吃了。”

片刻,几碗甜滋滋的冰沙呈上来了。

“都歇一歇,趁热吃。”楚翊招呼袁鹏、李青禾等人,“不,是趁凉吃。”

李青禾小心翼翼舀起一勺,品尝暑天里的奢侈品,说真想带给妻女。可惜,存不住。

他感叹:“打仗,抚恤伤亡,马上还要造战船……朝廷现在做的,全是大把花钱的事。好在国库充裕,能勉强应付,南齐可就不好说了。”

楚翊点头,闲聊道:“吴将军明日动身,赶赴江边,先考察船坞。现有的远远不够,得新建。”

“唉,那些好的工匠,更重要的是造船技艺,可都在江南。”

“嗯。”楚翊含了一口冰碴,有点犯愁,“我家王妃主张的战略牵制,堪称绝妙。只是,过程必定曲折。”

他看向殿内空着的桌椅,那是吴正英常坐的位子。淡淡感伤,随着口中的凉意蔓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