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0(1 / 2)
,目光单纯而真诚,“先祖父教导我,位卑未敢忘忧国。不过,我资质愚钝,处处得跟您学。”
“没能将老师的神位奉入太庙,真是遗憾。”永历忆起恩师,以袖掩面。
吴瑕瞧着皇帝,目光淡淡的,并未共情。在皇帝抬头时,他才露出悲痛的表情,瞬间红了双眼。皇帝反过来安慰他,叫他别伤心。
谈话间,吴瑕不经意道:“今日,学生在藏书阁拜读了恒辰太子的几篇旧作随笔,感触很深。”
“哪几篇?”永历立即来了兴趣,“你放在朕的案头,朕也读一读。”
回到勤德殿,吴瑕捧来几篇随笔,和几本恒辰太子亲自评注的书籍。永历一目十行地翻阅,小小的眉头越蹙越紧,脸色暗沉。
身为天子,哪怕只是一条幼龙,这样的神情也令人胆寒。陪侍的太监宫女互相交换眼神,不敢作声。
“陛下不顺心?”只有吴瑕开口询问,显得十分憨直。
“你没看出什么吗?”永历指着一则评注。
吴瑕懵懂:“这几本书,学生还未读完。”
永历摇了摇头,沉默半晌,对贴身太监道:“去光启殿,问问宁王,朕请他作的文章写好没有!”
屡次催稿之下,写了三天的文章,终于递到了御案。通篇避实就虚,明贬暗褒。
上面说,恒辰太子只顾政务,不顾惜身体。性情耿直,易得罪人。在妻子小产后,一心一意呵护妻子,拒绝另娶,以至与亲人不睦。这不好,得注意沟通。
永历匆匆读罢,将不满的目光投向九叔。
第381章 和皇帝吵架的体验
此刻的他,藏不住一点情绪,老师的临终叮咛都当饭吃了。他有些怪气:“九叔,你推得一手好太极。”
“陛下说笑了。”楚翊一袭绛红色团龙袍,长身玉立,含着温润的笑意,舒展的眉宇清贵如松枝承雪。
他瞥一眼侍立在御座旁的书生,暗想:齐帝已知晓,我与恒辰太子是莫逆之交。我应主动说明,而不是把机会留给吃里扒外的国贼,被对方将一军。
心念一闪之间,打定主意。
楚翊整整袍服,双手一拱,诚恳地开口:“启禀陛下,臣与恒辰太子原是挚友,故而不想批判。当前诸多国策,都曾有他参与。批判他,就是质疑朝廷,即质疑陛下的睿智。陛下慧眼如炬,一定能看出这些利害。”
“挚友?”永历愕然,像遭遇了某种背叛。
不久前他还说,九叔和他一条心。他攥紧拳头,言辞犀利:“这么说来,大哥最大的缺点,就是瞒着皇考,与你私交甚厚!”
“这些,先皇都知晓。”楚翊从容应对。先皇并不知晓,但白骨无法开口。说谎,是一种策略。
他朝那年轻书生凌厉一扫,继续道:“西南战事正紧,齐国会不择手段搅乱我朝内政,陛下要处处留意。”
“九叔,没人搅乱,是朕自己发现了问题。”永历急躁地从御案抄起一卷书,“你听听,朕的兄长、你的挚友,都说了些什么!”
楚翊目光一暗,咬住下唇。
永历愤慨地挥动书卷,正在褪去稚嫩的嗓音响彻大殿:“他说: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社稷之安危,不在王朝之绵延,而在苍生之冷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