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议(1 / 2)

加入书签

第321章 五品以上奏议

京营问题拖到今日,清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朝廷有没有魄力的问题。

如果单个御史进京营,那就会遇到上上下下的阻力,如果真的查出大事来,甚至可能和张百户一样「暴毙」。

但如果是所有御史进京营,边上又有边军随着准备镇压,那清查京营其实没什麽含金量。

御史拿着京营的兵丁名册,跑到军营里去点名,再核对一下士兵的户籍信息,差不多就能查个七七八八出来。

有的御史甚至都不要点名,拿着领取军饷的名册,核对一下笔迹,就能将冒领的空额士兵找出来。

二月二十三日的时候,有关京营的问题报告已经汇总完毕,送到了皇帝和阁部大臣手上。

结果自然是触目惊心的。

京师三大营七十八卫所,累计在册兵员十七万人,真正在营中的士兵不到七万,连个零头都不到。

剩下的十万人,只是帐册上的「幽灵士兵」,只会出现在每个月支取军饷的时候。

至于剩下的问题,什麽卫所军官侵占屯田啊,接受附近百姓投献土地逃税,欺压周围村庄摊派兵役之类,更是每一个卫所都有的问题。

更触目惊心的案子也有,有的卫所军官将卫所当做自己的独立王国,世代奴役卫所士卒,将他们视作奴隶。

还有的卫所军官乾脆搞起了劳动力买卖,将卫所的士兵卖出去做苦工。

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的案子也有,不过这些也都是个例,毕竟京营卫所在京师附近,天子脚下,这些卫所军官也就是吃空饷的米虫,真正大奸大恶的也有,但毕竟也是少数。

京营清查完毕了,现在摆在朝堂诸公面前的,就是如何处理京营的问题。

按照苏泽的奏疏,日后京营的兵额就以本次在营的人数为准,京营直接缩编到七万人。

这是最容易处理的事情,只要重新制定兵丁名册就行了。

京营犯事的军官如何处置,这是第一个棘手的问题。

京营问题已经不是个别军官的问题了,而是整个京营上下都已经形成了吃空饷的潜规则了。

如果要处理,那京营在职的军官要如何处理。

京师三大营,有官品的军官差不多是一千多人,如果算上总旗小旗这类基层的士官,那总人数接近万人。

吃空饷这件事是人人有份,追查京营所有军官都脱不了干系。

把这些军官全部都革了?

这麽多人,如果都革除出京营,会对京师安全造成极大的冲击。

第二个棘手问题,是京营节省下来的预算要怎麽处理?

这可是十万人的军饷!折合下来是一年一百万银元的巨资!

这一百万两是什麽概念。

这是开徵商税之前,大明财政收入的近十分之一,这笔钱足以养活大明所有的边军。

嘉靖年间因为宫灾,重修紫禁城用了三百万两,这件事被群臣骂到了今天。

抗倭战争合计用银千万两,但是那些钱都是持续支出的,如果是一年一百万银元的流动资金,可以支持大明再打一次抗倭战争。

这样的一笔巨款,自然成了争议的焦点。

这两个棘手问题,皇帝也觉得头疼,他下令由群臣共议,自己则躲进了皇宫中。

处理京营已经够麻烦了,皇帝也懒得再收拾这个烂摊子,交给群臣去收拾去了。

皇帝可以推给外廷,内阁没办法再推。

京营的事情牵涉甚广,阁部怎麽商议,都不能得出大家都满意的结果。

内阁最后只能下令,要求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官员,都可以上书讨论京营事项。

——

武监。

「轻点!」

李如松倒吸一口凉气,当着班上的同学,还是忍着没叫出声来。

给他上药的夏忠孝小心翼翼的处理了伤口,像是个小媳妇一样叮嘱道:

「班正,报纸上伤口要保持乾净,才不会被微虫感染,这几天你可要当心点。」

李如松挥挥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这次挂职的过程,对武监生来说就是一场离奇的幻梦。

所有人都兴冲冲的去挂职,想要在京营有一番作为。

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京营已经烂到不成样子。

有的自诩聪明的,也就跟着摆烂,也不再出操训练,反正只要自己不惹事,挂职结束之后,卫所也会给自己一个好的评价。

有的不想惹事的,每日就做好自己的事情,既然京营演戏那他也演戏,只要不练得太狠,也总能装装样子。

也只有夏忠孝这种憨傻的,一直到最后都执着练兵,最后挨了黑手,最后成了朝堂揭开京营黑幕的突破口。

而李如松的经历又和他们不同。

因为身份的原因,李如松从挂职开始,就得到京营的特别对待。

配合他演戏的,也是京营好不容易选出来的精兵。

当然,这所谓的精兵,也是相对而言。

不仅仅是李如松,例如骑兵一班班正朱时泰这类的,京营也花了大钱陪他们演戏。

上司和煦,下级听话,同僚说话又好听。

李如松认认真真练兵,等到最后京营哗变的时候,他还十分的不理解。

他所在的这支神枢营骑兵小队,最后反而也成了「叛乱部队」。

李如松被士兵裹挟出营,然后撞上了戚继光的大同骑兵。

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李如松练了不到一个月的兵,又哪里是大同这些边境实战厮杀过的骑兵对手。

李如松被战场生擒,自己还坠马受伤。

好在这个大同骑兵的军官是李如松教官的老战友,武监教官去捞人,御史清查后也发现李如松是被蒙蔽的,他这才被释放回到了武监。

因为这件事,李如松几乎成了武监内的笑柄,所以他只能窝在宿舍内养伤。

「班正,那大同铁骑真的这麽厉害?」

夏忠孝的优点就是没心没肺,这段挂职的经历已经被他抛诸脑后,他现在更想知道,能让班正吃瘪的骑兵,到底有多厉害。

「厉害。」

李如松回想起大同骑兵冲锋的场景,身体都不自觉的发抖。

这才是真正的精锐啊!

这支骑兵也是按照《骑兵操典》训练的。

选用的都是最上等的战马,骑兵全部穿着铁板胸甲。

武器则是一把马上可以单手激发的短铳。

这种短铳不追求射击精度和装填,骑兵作战正常冲锋一次就只使用一次,也就是冲到敌人面前贴着脸发射。

在镇压京营的时候短铳没有装填实弹,但是已经吓得李如松练的骑兵逃窜了。

除此之外,所有骑兵还都配备马刀,这是在短铳射击之后,骑兵用来作战的武器。

李如松就是被对面骑兵砍中战马,才摔下马背受伤的。

这次作战,李如松看到了真正的精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