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3章 掌印之争,素来如此(2 / 2)

加入书签

皇宫又不是养济院,自己早点求退,还能给皇帝留下一个香火情。

如果真的等到自己老迈让皇帝生厌再离开,那才是晚景凄凉。

李芳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从今年开始他就不断请辞,但是隆庆皇帝却因为旧情迟迟不肯放归他。

但是皇帝的旧情也会耗尽,所以李芳的离开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自己离开后,陈洪和冯保,都要争夺自己留下的司礼监掌印位置。

冯保在外朝寻找张居正的支持,那陈洪呢?

这就不是李芳知道的事情了,但是他知道,给张居正坏事,就是给冯保坏事,这点陈洪是明白的。

「苏子霖那份奏疏?」

陈洪试探道。

李芳明白陈洪的意思,他点头说道:

「这份奏疏太犯忌讳了。」

李芳这时候自然不会再藏着,既然要走了,人情该卖就卖,他直接说道:

「陛下不担心苏子霖结党,但是担心别的大臣以此结党。」

「预算是国家大事,户部独断为之确实不妥,但是要让五品以上官员联名奏议,似乎又太激进了。」

陈洪说道:

「其实我觉得这联名共奏也挺好的。」

「朝廷要花钱,怎麽怎麽花钱,百官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也不是什麽避讳的事情。」

「共奏联署,大家都堂堂正正写着自己的名字,也如同苏子霖所说的,这又不是私党而是公党,陛下也没什麽可担心的。」

「最后还是陛下圣裁,又不是谁声音大就听谁的。」

李芳死死的盯着陈洪,然后问道:

「你昨天值夜的时候,就是这麽和陛下说的?」

陈洪点头说道:

「李掌印料事如神,但是陛下不置可否,李掌印您怎麽看?」

陈洪没办法,昨天他冒险进言,但是皇帝没有表态。

宫中三巨头,只有李芳是伺候隆庆皇帝最久的,也是最了解他的心意的。

冯保和陈洪都差了一截,所以皇帝至今也不愿意放李芳离开。

陈洪心中忐忑,这才向李芳询问。

李芳说道:「准备召舍人草拟圣旨吧。」

「啊?」

李芳淡淡的说道:

「苏子霖谋局,就是阁老们都看不清。」

「此例一开,日后会怎麽样,老夫未必能见到了。」

果不其然,等李芳吃完了面,皇帝就传开口谕,通过苏泽的奏疏,允许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联名共议上奏,讨论这笔多出来的预算怎麽花。

这时候冯保也踏入了司礼监,他听到了消息,却没有表示反对。

陈洪大为惊奇,他看向李芳,但是李芳确实一副早有预料的样子。

李芳没有搭理陈洪,两个继任竞争者中,果然还是冯保更聪明一点。

皇帝既然通过苏泽的奏疏,那必然也要有相应的控制手段。

那手中掌握着东厂,负责京师情报的工作的锦衣卫,作用就会更加大。

冯保从没有反对过苏泽的奏疏,说不定暗中还配合陈洪推动这件事。

强化锦衣卫和东厂,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冯保本人。

至于盟友张居正,盟友本身就是用来交换的。

李芳微微叹气,勋贵太急,张居正之前又太霸道,这次也算是吃了小亏。

宫内司礼监之争,先跑不一定就赢。

内阁也有首辅之争,朝局又要乱起来了吗?

算了,自己还是早点辞官吧。

——

竟然真的通过了?

申时行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皇帝再次下旨,之前百官上书作废,京师五品以上官员可以自由共议,然后联署上书讨论预算分配。

这又是开先河的事情啊!

苏泽总能出其不意,办成常人所办不成的事情。

这次受挫,户部上下义愤填膺,纷纷声讨苏泽。

但是师相却没有表态。

申时行倒是不担心苏泽,为官这几年,苏泽得罪的人还少吗?他还不是一路高升。

接下来还是这个预算案。

大明在京师的五品以上官员,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

文官差不多是四百人的规模,武官和勋戚差不多有两百人。

这麽一想,苏子霖的办法还真是办公需要。

要不然这五品以上官员的上书,能将通政司都淹没了。

大家都分别上书,估计到明年都算不明白这个预算。

但是联名公议,就意味着群臣可以公开结社讨论,这才是对大明政治生态影响最大部分。

果不其然,申时行很快就受到同僚邀请,明日去户部共议预算案的事情。

不用说,这就是张居正组织的共议。

同样的共议,也发生在其他各部,京师看来要热闹起来了。

申时行还是接受了同年的邀请,自己已经拒绝了师相一次了,再拒绝就不太好了。

三月三日,京师车水马龙,官员们开始在各个衙门之间奔走。

这番热闹中,苏泽却躲进了东宫。

「苏师傅,您真的不上书吗?」

小胖钧看向苏泽,他实在是不理解,这联名共议是苏泽提出来的,为什麽他不去起草预算案?反而要躲在东宫给自己上课。

苏泽说道:

「殿下,臣以为群臣共议一定能商议出大部分人都满意的结果,臣就不掺和了。」

不过是一笔一百万银元的预算,苏泽根本没有参与的意思。

吏治改革丶京营新军丶水师丶学政改革丶水利,这哪个和他没关系,哪个不是他引导出的议题?

手心手背都是肉,雨露均沾就是了。

看到苏泽真的没兴趣,小胖钧说道:

「苏师傅,上次孤说的那件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