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1章 江郎《登科後》,黄朝《题菊花》!(2 / 2)

加入书签

「是啊!」

江行舟笑了笑,环顾四周天街沿途的数十万百姓,轻抚胯下白马鬃毛,任花瓣落满肩头。

他们这三百名新科进士,终于在大周圣朝熬出头了!

然,有多少进士意气风发,便有更多的举人颓然失意。

数以千计落榜的举人们聚集在天街旁的酒楼,神情复杂的观看三百名进士们游街。

醉香楼。

酒楼厢房的雕花窗外,百名衙役们的锣鼓喧天。

「咕噜~!」

落第的举人黄朝独坐一间厢房,闷头喝酒,满脸醉醺醺,指节发白地攥着酒壶。

三百名进士朱衣如火,乘骑着白马游街,接受满城百姓们的欢呼。

他透过茜纱窗棂,眼底却烧出一道猩红的嫉火。

「砰!」

黄朝愤恨的一拳砸在桌上,面色铁青。

第四次了。

他第四次,春闱会试落第!

也是第四次,眼睁睁看着众新科进士们跨马游街,受到无数洛阳百姓们的欢呼。

酒液泼溅在他青衫前襟,晕开一片暗痕,像极了一头负伤的困兽。

隔壁雅间,突然爆出几名举人的喝彩:「快看!江状元吟诗了——《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洛阳花!]!」

黄朝猛地闭眼,却听见那句「昔日龌龊不足夸」穿透板壁,犹如利剑般扎进心口。

「店家!取笔来——」

黄朝大喝。

店小二捧着描金漆盘进来时,只见这位醉醺醺的举人客官眼眸已杂了寒霜厉芒。

砚台里的墨被研得极浓,仿佛要榨尽松烟最后的魂魄。

店小二将宣纸卷轴铺在案几上。

狼毫触纸的刹那,窗外恰好飘进一缕,进士游街的宫乐。

黄朝突然低笑出声,笔下却如挟风雷,高声吟道:

「《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最后一笔拖出凌厉的飞白,震得砚中馀墨荡起涟漪。

诗成鸣州!

「轰~!」

才气从卷轴中喷涌而出,犹如一道惊雷炸响。一股浓郁的青色才气,冲破酒楼,直冲云霄。

可是,这道青气才刚刚冲出酒楼,恰被江行舟那《登科后》的漫天才气压制,给硬生生压了下去。

店小二惊愕呆住,屏住呼吸。

他见过众多举子落第之后,一个个失魂落魄,或是在酒楼买醉,或是痛骂考官徇私,抱怨世道不公。

可是,这位举人老爷以「青帝」自居,这也太大胆了吧!

此刻,

楼下天街百姓们的欢呼声浪,却是一阵高过一阵。

「以本爷的才华,诗成鸣州,如何中不得进士?!

考不进这洛邑,便罢了!

此处不留爷,爷自去也!」

黄朝掷笔大笑,大彻大悟,收起这篇[鸣州]诗稿文宝,扬长而去。

「自比青帝,真是狂妄至极啊!」

「这个狂生黄朝,每次落第,都要写一首愤恨发泄之诗,恐怕他这辈子别想考中进士了」

酒楼隔壁的包厢,众落地举人们闻声无不错愕,纷纷摇头。

店小二头皮发麻,只能默默收拾残桌。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

江行舟丶刘春丶曹瑾等三百进士踏着满城未散的欢呼,游天街一圈之后,策马转入皇城。

灵驹的蹄声在朱雀大街上渐渐沉寂,唯有金鞍玉辔的轻响,应和着宫门内传来的丝竹管弦。

皇家园林。

琼林苑中,千树繁花竞放,夜幕下的宫灯如昼。

女帝武明月端坐九重玉阶之上,玄色冕服绣金凤翔天,十二旒珠帘后,她眸光如渊。

阶下左右,分别是御前女官南宫婉儿,和司礼太监王德全。

再下,数位在洛邑归隐的大儒们列席,白须垂胸。

三省尚书令丶殿阁大学士的紫袍玉带,六部重臣们肃立如松。

数十位翰林学士们,执象牙笏。

三品以上朱衣官员列席如云,整座琼林苑弥漫着无形的威压与荣光。

「新科进士,到——」

太监的唱礼声中,江行舟率众新科进士们趋步入苑,参加琼林夜宴。

三百名青衫已换朱袍,乌纱帽两侧的金花映着宫灯,他们一个个身姿挺拔,眸光神采奕奕,恍若星河倾泻。

他们每踏一步,脚下金砖便倒映出一片流动的绯霞。

忽有夜风拂过,满园海棠簌簌而落。

探花曹瑾抬手接住一瓣,恰见御座旁那位着孔雀蓝宫装的乐正微微颔首,眉目传情。

「赐宴!」

女帝清越的嗓音落下,数百名着月华裙的宫女鱼贯而出。

琉璃盏映琥珀光,犀角筷搁鲥鱼脍。

众宫廷歌姬们踏着《霓裳》古调起舞。

而最靠近御前,那株数百年的琼花树下,空着一张铺满杏花的檀木案几——那是留给金科状元的殊荣。

江行舟入座,举目四望。

东席,白发大儒陆明德正以箸击节,满面红光,高歌吟诵江行舟在殿试时的[赋传天下]《阿房宫赋》;

西廊,紫袍尚书正在谈论着他的十篇镇国诗词文章;

如今的满朝高官,无不在品鉴着他的诗词文章,再也无法视而不见。

另一旁,十位诸侯王僵坐席间,面色灰败如霜打的枯叶,他们宽大的锦袍下,手指正不受控制地微微战栗。

他们心知肚明。

此刻,朝廷的钦差们,必定已飞骑四出,手持《推恩令》和裂土封侯诏书,如撒网般飞奔往各大诸侯国。

嫡长子们纵使怒发冲冠丶捶胸顿足,又怎抵得过,诸侯王满府百十名庶子姬妾的欢呼雀跃?

那些平日唯唯诺诺的百十位儿孙,此刻怕是早已红了眼,争抢着将祖宗基业,撕扯成三五里封地,哪管什麽百年诸侯宗庙丶万世基业!

待这场琼林宴罢,众位诸侯们归国之时,只怕连祖祠的香炉都被搬空了。

这「推恩」二字,看似恩典,实则是釜底抽薪——不出数月,大周圣朝曾经不可一世的众诸侯国,便将如沙塔遇潮,轰然溃散!

他们彼此相视,欲哭无泪,对眼下的局面根本无计可施。

夜宴方酣,忽闻女帝笑道,「朕,赏赐三甲进士,簪花一束丶金三十两丶银三百两丶绸缎百匹!」。

「谢陛下!」

二百名三甲进士们齐齐起身谢恩,杯中酒液,晃碎漫天星斗。

这一刻,他们终于真正踏入了大周帝国的心脏,开始参与这大周朝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