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5章 交流(2 / 2)

加入书签

陈家志不懂政府体制关系,但就如李秀所说,县长也是大官。

他也是灵机一动,才帮县里做了些宣传,没想到真有了效果。

可能这就是市场化改革浪潮带来的机遇。

敲响半开着的门,听到一声『请进』后,陈家志才跟着进去。

办公室里坐在不同位置上的庞伯川丶葛启华丶米勇三人都站了起来。

「陈总,远道而来,辛苦了。」

「我的浅薄经验要是能帮到县里,再远那也得来。」

陈家志跟着上前与三人寒暄握手,这场合没那么正式,反倒让他松了口气。

而李明坤跟在一旁,则显得有些拘谨。

很快,两人都坐了下来,米勇给两人倒了茶水。

庞伯川开口道:「陈总,先恭喜你了,云岭农业的大棚蔬菜大获成功,也给县里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陈家志笑了笑,「侥幸取得了些成绩,还多亏了各位领导的指导。」

庞伯川抬了抬手,「客套话就不用说了,其实前几年县里就派人去呈贡的蔬菜大棚学习过,但陈总还是第一个在元谋搞大棚的。」

陈家志微微一愣,「为何当时没人搞呢?」

「没钱。」庞伯川说得很直白,「元谋很穷,农民拿不出建大棚的钱,县里给不了多少补贴,即使银行提供贷款,也没有人敢冒这个风险。」

这时马明也说:「除了没钱,当时回来后就有人议论元谋有没有必要建大棚。

普遍观点是得不偿失,现在回想,当时目光还是短浅了点。」

现场几个政府人员里,只有马明是因为在基层搞蔬菜产业而被提拔到现在的位置,对情况更熟。

葛启华又说:「大平顶番茄好像也是那一年发现的。」

马明点头,「对,当时大棚里有一个番茄长得很大,县里去的技术人员就把那个番茄要了回来,筛选育种后才有了大平顶番茄。」

绕了半圈,一直没有进入正题,反而一直在聊大棚蔬菜,陈家志默默听着,直到听到『大平顶』番茄时,才来了一丝兴趣,问了问。

马明很自豪的说:「以前元谋的番茄好是好,但就是个头太小,一直被人诟病,所以当时去呈贡时,技术人员一眼就看中了那个特殊的大番茄。

随后经过几年筛选优化,这才有了大平顶,个头大,产量不错,现在也是县里主栽品种之一。」

「很厉害。」陈家志笑着称赞,又回头叮嘱李明坤,「老李,云岭农场也要引进大平顶,试试做嫁接接穗。」

听到陈家志这麽说,庞伯川才把话题拉回了种业上。

去年末的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上,国家提出了『实施种子工程,实施种子产业化』的政策。

而今年初,因为云岭农业在代繁时的顺带宣传,山西丶津门丶辽宁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相继来到元谋考察。

并最终定下在元谋建设育繁种基地。

这时,全国种子工作会议上的精神也才传达到地方不久。

紧跟着元谋就做出了成绩。

简直就是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让有关部门和领导为之一振。

云岭农业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被更多人知晓。

而后,云岭农场的大棚蔬菜又展现了超长的生长期,填补了元谋冬早蔬菜12.20~3.20的空窗期,卖出了高价,效益惊人。

由此,便有了这场交流。

庞伯川的目的也很简单,除了交流种企招商经验外,其实更希望云岭农业能扩大大棚投资规模。

陈家志明白后,也先聊了聊种业招商的个人看法。

在这方面,他可能还比不过现场几人,但他把重点聚焦在了强化产业链上。

把良种繁育丶种苗培育丶种质资源保护等关键环节当成一个整体来思考。

「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加强交流。」

「不论是走出去,参加各种种业展会,或者是未来元谋自己举办展会,都能提升元谋种业知名度和影响力。

这次云岭农业能侥幸提供了些助力,也是在丰台种子交易会后才与几家单位搭上了关系。」

几人都若有所思,听了进去。

庞伯川想了想,说:「陈总所说让我获益匪浅,看来这也是陈总看好种苗培育的原因了。」

陈家志笑道:「我是看好元谋蔬菜和种业的潜力,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庞伯川见火候也差不多到了,直言:「既然如此,陈总有没有兴趣再扩大大棚蔬菜的规模,县里有意打造一个示范基地,在政策和基础设施上会给予些扶持。」

陈家志心想果然如此。

刚想开口,只见马明又展开一张地图。

「陈总,位置我们都给你挑好了,在黄瓜园镇,有水有电有交通,产业基础也还可以。」

「如果感兴趣,现在就可以去实地看。」

陈家志一愣,这还真是有备而来。

庞伯川跟着又说:「陈总,县里也会藉助大棚示范基地,大力向各乡镇推广云岭农业的优质蔬菜种苗,除此之外,如有需要,银行也可以提供优惠贷款。」

陈家志沉吟片刻,心里其实已经有意向,但没有立即应下。

他本能觉得太果断了不太好,至少也要去黄瓜园镇瞧瞧。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