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蔡澜(2 / 2)
今年的冷空气已经南下,降温比较快,即使中午也没有阳光,反而笼罩着一层阴霾。
陈家志正和几人聊着香江各大菜栏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动静很大,在报纸和电视上都偶尔能看到相关报导。
陈家志叼着烟,道:「按现在的发展趋势,最快明年,最晚后年,现有叶菜供应也可能饱和了。」
陈正旭一只脚蹬在墙上,说:「但最近生意很好做,在各个城市的推进都很顺利。」
李才背靠着栏杆,「档口生意也很好做,一天卖七八十吨菜轻轻松松,整个江南市场都没有能和我们比的。」
「因为有实力的大菜场都去做出口了,他们没有多馀的货源再来竞争国内市场。」
陈家志呼出一口浊气,又说:「但今年很可能有大的变化,即使没变化,凭今年扩张的面积,明年也会有人盯上内地市场,蚊子腿再小也是肉,何况这还是大象腿。」
香江蔬菜市场已经开始了大乱斗。
出口方面,根据陈家志最近了解的信息和新闻,东南亚国家货币汇率居高不下,贸易逆差还在持续扩大,经济风险越来越高。
稍有意外可能就会出问题,所以靠谱鲜生旗下菜场做出口都变得越来越谨慎。
价格可以商量,品质可以把控,唯独付款周期一点没变,不及时结算,菜场后续也不会发货。
也导致出口业务持续收窄,能留下来的海外客户都可以说是真爱了。
想了想,陈家志说道:「兄弟们,还得加把劲呐,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尽量把触角往各个城市深入。」
陈正旭收下了放在墙上的脚,「我先走了,下午去深城。」
陈家志鄂然道:「也不必急于这时。」
陈正旭嘴里叼着的烟往上翘了翘,「这时候更应该分秒必争。」
片刻后,陈正旭下了楼便开着一辆面包车走了,楼上还留下的三人面面相觑O
「我是不是也不应该还留在这里。」薛军挠了挠头,也走了。
李才冲陈家志摊了摊手,「看来我和你一起回增城钓鱼的计划又泡汤了。」
走到半路,李才又回头道:「对了,我们要再建基地吗?」
陈家志摇了摇头,「至少珠三角暂时不考虑了,配送的货要是不够,可以逐渐减少给其它批发商的供应,这部分每天还有几十吨货,暂时够消化了。」
配送越深入,毛细血管就越多,管理难度也会大幅加大,利润可能比供应给其它城市批发商高不出多少。
但有一个好处,渠道供应更稳定,等其它菜场反应过来想再争抢国内市场时,靠谱鲜生已经抢占了多数优质市场。
想再从靠谱鲜生把肉抢回去可就没那麽容易了。
陈家志往东眺望了会儿城市模糊的轮廓,掐灭菸头,才下楼回了办公室。
香江蔬菜批发市场乱成一锅粥,其实也是陈家志想看到的。
不仅给了靠谱鲜生在国内攻城略地的时间,同时也意味着同兴泰也有可能在这场乱战中获利。
同兴泰和合利农业是绑定的,同兴泰赚了,合利农业也能多赚利润。
所以陈家志一直在给夏有车出谋划策。
除了反击区泰记,同兴泰也陆续开始冲击合兴丶永隆的业务范围,频繁和与合兴丶永隆合作的中间批发商丶零售商接触。
反正你打了我一拳,我就必须还你一拳。
但取得的效果一般,合兴丶永隆与中间批发商丶零售商的合作关系都很稳固,仅有鸡心芥和大利生菜等两家没有的菜能取得些订单。
然而,明面上同兴泰作风鲁莽,硬生生直扑合兴与永隆。
实则陈家志和夏有车的真正目标一直是区泰记和从玉。
如果说合兴与永隆占据了香江大众市场,那从玉和区泰记则拥有最多的高端客户。
夏阳早在悄悄收集全香江的高档餐厅丶酒楼丶会所等优质客户的信息。
截至目前已掌握了至少60馀家优质订单合约客户,其中大头是从玉的客户。
不过同兴泰除了撬区泰记的会所和酒吧等客户,并没有着急对从玉动手。
从玉的货源不差,也很稳定,其与订单合约客户的合作关系也很稳固。
硬生生扑上去撕咬一时半会儿最多咬下一小块肉,而不会让其伤筋动骨。
反而现在这样一边攻击区泰记,一边佯装进攻合兴丶永隆,更能让从玉放松警惕。
等准备充分后,再一举给从玉致命一击。
因为在陈家志的判断里,从玉的漏洞最大,威胁也最高。
首先其货源足,但却放弃了内地市场,主攻海外,一旦东南亚发生经济危机,从玉必然遭受重创。
其二,陈家志已经知道了从玉的微喷灌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其三,从玉还在扩大种植规模,这又是一大笔投资,其资金会受到影响。
最后,其目标客户与靠谱鲜生多有重叠,一旦其出口失利,必然会盯上内地市场,会直接与靠谱鲜生形成竞争。
所以,陈家志想趁着香江蔬菜市场格局洗牌的机会,直接冲击从玉在香江的大本营。
想彻底打垮从玉不容易,但在出口与大本营接连失利的多重打击下,从玉菜场的销售体系短时间内绝对反应不过来。
连锁反应下,其资金炼也会出问题。
如此,靠谱鲜生在高端菜心等蔬菜品牌上就彻底站稳了。
规划得很美好,但落到实处,最终还是要靠整体的蔬菜品质取胜,尤其是鸡心芥丶大利生菜,以及即将要上市的增城迟菜心。
不过想让手中的优质青菜最快发挥作用,还需要一个催化剂。
陈家志从办公桌上拿起两份香江传过来的【东方日报】和【明报】。
两份报纸上形有一个人的专栏,亜个人叫蔡澜。
「夏阳啊夏阳,你以后还能不能继续当阔少,可就看这一仗了。」
蔡澜被称为香江四大才子摄一,以美食写作和电影监制着称。
目前已连续十几年艺【东方日报】和【明报】上撰写专栏,日耕不缀,话题涉及食物点评丶吃喝玩乐等,积累了大量粉丝。
陈家志知斑他还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蔡澜是总顾问。
其最喜丼的青菜就是菜薹(菜心),尤其是湖北洪山菜薹,其次是豆芽和胜瓜(丝瓜),也曾哲专栏上刃过西兰争和生菜。
为了宣传自家的蔬菜,陈家志把主意打到了蔡澜身上,请他写食评专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