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舒州(1 / 2)
第342章 舒州
舒州!
赵怀安看向宿松到桐城的这条狭长通道,心里很肯定,这里,才是未来与草军决战的最佳战场。
以山为障,以江为险,层层设防,步步为营。
在这里,草军骑兵的优势将被无限削弱,而他保义军坚韧善战的步兵,以及武昌军的水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而要实现这个战略构想,一个前提条件,就是鄂州不能丢得太快!要为他扫除庐丶寿二州的隐患,为自己在舒州布防赢得时间。
所以,韦蟾和他的武昌军,就必须像钉子一样,死死地钉在长江中游,尽可能地消耗草军的锐气和兵力。
所以,鄂州,必须救!
但不能是现在这样,以一种被动的丶被请求的方式去救。
而要以一种主动的丶占据道义和战略双重制高点的方式去救!
于是,一个大胆而周密的计划,在赵怀安的脑海中,渐渐成形。
赵怀安转过身,面对着堂内众人期盼的目光,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众将心中一振,就是这笑容,带领他们无数次走向胜利!
此刻诸将再无疑虑,皆看着赵怀安,就等他下命令。
赵怀安开口第一句就是肯定孙传威的观点:
「四郎他们说的对,咱们得打出去。」
这番话让衙外诸将们心头一振。
「但是——」
赵怀安话锋一转,望向「老袁的顾虑,也句句在理。我们不能在后方不稳的情况下,在我保义军兵力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去救鄂州!」
说完,他走到舆图前,拿起朱笔,却没有在鄂州画圈,而是在自己所辖的光丶寿丶庐三州,以及西面的舒州,重重地画了一个大圈。
继而他对众人沉声道:
「诸位,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一个鄂州。我们要看的,是整个长江防线!」
「草军为何能横行无忌?因为他们是流寇,没有根基,打到哪算哪。而我们不同,我们是官军,我们有地盘,有百姓,我们要守土安民!」
「所以这就必然导致草军的战术会比我们灵活!我军一旦进入鄂州,是攻其所备,击其所众,这在兵法中是受制于人!」
「我军兵力本就少,还丧失了战术机动,到时候可谓危矣!」
「所以,我们不能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敌人想让我们去鄂州决战,我们就偏不去!我们要把战场,设在我们自己选定的地方!」
说完,赵怀安指着舒州那片狭长的通道。
「这里,就是我为草军准备的葬身之地!」
说完,赵怀安问向在场诸文武,问道:
「你们可知舒州形胜?」
众人相互看了看,最后却是由参军严珣来说了。
他本就是光州人,家庭又饶富,所以年轻的时候走南闯北,见识颇深,对光州南面的舒州自然非常了解。
他在看到赵怀安点着舒州这条狭长的大别山南麓通道,心里就暗暗赞了一句:
「主公果是天授之才!」
的确,实际上自赵怀安开始问要不要救援的时候,严珣就在思考,而且他的目光也同样放在了舒州。
因为这个地方对于防御沿江而下的草军,太合适了!
所以当赵怀安的目光扫来时,严珣压着心头的紧张,第一个起身。
这是他在保义军军事会议上的第一次完整发言,他要干得漂亮,让在场的保义将们真正认识自己。
也让主公晓得他严询不仅仅是个长安通。
于是,他起身先拜,然后就看到自己老上司郭从云送来鼓励的目光,暗暗点头,随后镇定走到屏风前,转而对在场众人,说道:
「舒州之地,地处江淮水陆通道,又可向西往寻阳联络荆扬,中国得之可以制江表,江表得之亦以患中国。是以,吴孙权克皖而曹操不宁,双方在这里大小十馀战,其中石亭之战更是双方兵力规模超过十万。」
「之所以如此,就是舒州这个地方本身土地饶富,一旦为谁所用,立刻就能成为突入江淮的前进基地。」
「草军本身都是就地而食,一旦他们先行占据舒州,就能据之而为草军后勤之地,如此兵锋可直达庐州。」
「而反之,一旦我军能先占据舒州,不仅可以抢占先手,将兵锋推进到黄丶蕲二州,可在陆路一带与鄂州彼此呼应。」
「此外因为舒州本身产粮,我军驻守在那里完全不需要消耗我庐州粮食,这叫因地就粮,还不让草军获得补给。」
「这一进一退,天差地别,是以舒州必要拿下。」
「此外,舒州之地的地形和通道也比庐州更利用防守。庐州之地一马平川,无山川之险,如守在庐州,我军除了野战就只能守庐州城,过于被动。」
「而反观舒州!」
说着,严珣开始指着舒州北片的那处大别山,说道:
「舒州之北是连绵大别山,我军目前已经锁住申丶黄二州进入大别山的通道,所以草军没有办法从北面威胁到舒州,他只能从西面蕲州的广济丶黄梅的沿江平原进入舒州境内。」
然后严珣指着舒州最西面的宿松,说道:
「舒州从西南到东北,有两条进入庐州的通道。分别是靠近大别山的宿松丶太湖丶怀宁一线,沿着长江的望江丶桐城一线。」
「这两线都有防御之重。」
「先说大别山一线。」
「如草军进入舒州,首当其冲的就是宿松,宿松虽然西有群岭为防,但它的北面和南面全部洞开,尤其是北面更是一马平川的平原,所以根本抵挡不住草军的骑兵进攻。」
「所以宿松一地便是弃地,绝不可以此为守。」
然后严珣毫不留恋地放弃了宿松,指向东面的太湖丶怀宁,说道:
「这两处正为一个整体,从太湖西北起,一直到怀宁南,都是绵延的长岭丶丘陵,大军不能越,这些地方虽然没有雄关,但丘陵众多,正可发挥我军山地之长,克草军骑兵之众。」
「其中最重要的关口便是石牌口!」
说看,严珣指看怀宁南面的地方,强调:
「石牌口在皖河西岸,是皖水丶潜水丶长河的汇合处,它的两侧是绵延的大岭,要想进入怀宁,此地是必经之地。」
「所以我军要想在大别山这一线狙击草军,就需要在太湖县以西的丘陵区,以及石牌口重点防御,确保这条道路不落在草军手里,从而让草军沿着大别山南麓杀入庐州。」
赵怀安看着舆图,听着严珣的讲解,心中大致有了想法,随后他又将目光放在了更南边,也就是长江一处地方,在那里,是日后赫赫有名的江防重镇安庆,而现在这里还没有,只有一处叫皖口的江戌。
他对严珣点头说道:
「老严,讲得很好,就要这麽细!让大夥都听明白,这样才晓得如何布防,晓得各自防线的重要性。你继续说。」
严询已经度过了开始的紧张,此时越发自信,他对赵怀安一拜,随后便指向怀宁这个地方,说道:
「怀宁,舒州之治,古时又叫皖县,是当年曹魏与孙吴反覆争夺之要邑。」
「但细究其历次战事,皖县却无一不被攻破,可谓易攻难守!」
本来众人还以为这皖县是易守难攻呢,忽然听到这样一个结论,齐齐一愣。
不是,都难守了,还选皖县作为重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