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6章 围堵(1 / 2)

加入书签

第346章 围堵

高骈的船队还未至寿州,从上游发来的军报就已经抵达庐州城。

事态紧急,本准备出发去寿州的赵怀安,不得不立即在庐州衙署召开军议。

此时还是那处节堂,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血腥味,但在场众人实已不见不闻,所有注意力都放在那一座巨大的舆图上。

这份舆图囊括了荆襄丶鄂岳丶淮西等地,其中鄂岳所在更是被标注得非常精细,哪些成镇,哪些隘口,哪些江,全部都标准好了。

只是可惜,刺史舆图上,大部分的要隘都已经被插上了黄旗,此外代表草军活动的黄色箭头也几乎囊括了襄丶鄂丶岳多地。

只粗粗看地图,就晓得现在鄂岳地区的形势已经败坏到了何种程度。

但实际上的情况比舆图上所展现的还要坏。

草军自从在安州城外大破武昌军援军后,鄂州城内的鄂岳观察使韦蟾对时局束手无措,他虽是三朝老臣,但未经征战,面对正快速逼近鄂州的草军军势,也只能徒呼奈何。

而当时鄂州刺史崔绍则站了出来,建议鄂州兵力薄弱,只能撤掉外部据点,将兵力集中在城内,此外还可以预防成军溃逃,损失本就不多的兵力。

韦蟾见终于有人出来说话,连连大喜,直接以自己年老体衰不能熬为理由,直接将鄂州防守的指挥交给了崔绍,指望这位颇为传奇的大吏在鄂州力挽狂澜。

传言这位崔刺史死了七天,只有心脏和口鼻还有温度,最后竟然还活了过来,人皆说他去过阴曹,是能通鬼神的人物。

韦蟾是儒家宿老自然不相信这些,但并不妨碍他重用此人。

也许在这种危难关头,只有这人的人物才能让鄂州上下坚信他们能守住吧。

这崔绍接过大权,果然雷厉风行,直接撤去江防及城外各关隘守军,甚至连营垒丶戌壁都不曾摧毁,只是将沿道粮秣尽入鄂州城内,行坚壁清野。

当这些成兵及安州溃兵在撤退到鄂州城时,当时的武昌军左都押衙韦汾建议将这些兵力布置在长虹桥丶双凤山,与城军以为椅角。

韦汾是鄂岳观察使韦蟾的心腹,追随韦蟾多年,甚至连自己老妻的婢女都赐予此人为妻,是韦蟾在鄂州城最信任之人。

一般人听到这种身份之人的建议多半都是听从,更不用说人家也给了理由。

但是韦汾说道:

「所谓守城不单守,于城外设寨,战则夹攻,可以得志;守则相为声援。」

但崔绍听完后,却并不理会,而是继续将这股兵力置于城中,使鄂州江北岸的夏口丶

汉阳等成全部丢给了草军。

这边堂内,张龟年正念着黑衣社送来的鄂州军报,那边赵六听到那崔绍的做法后,直接「」了一声,摇头晃脑:

「这崔绍不行啊!这鄂州城怕是守不住,连守城先守险都不晓得,直接将北岸丢给了草军,岂不是缩在城头闷头挨打?」

赵六也参加过那麽多战事了,一些军事常识还是非常清楚的,他这边一说,不少些个保义将都在点头。

但赵怀安的肱骨大将王进却摇头了,率先说道:

「这个崔绍不简单。」

老王一开口,赵六他们不说话了,因为他们晓得,论军略他们拍马比不上王进。

王进对众人解释道:

「控制江面,守住江北险要,自然是比困守危城要好的!但兵无常形,此一时又彼一时。」

「扼守江北险要只是纸上谈兵之言,鄂州在江北的成兵和安州的残兵惊慌南撤,心中早就胆寒。试问在这种情况下,让他们守江北,他们能愿意?就算愿意,又如何抵挡草军所向披靡的兵锋?」

「这个问题那些溃兵自然也清楚,最后就算勉强让他们守北岸,要不就是投贼,要麽就是哗变。」

「要想守江北成壁,必须有两个条件,一个就是控制住长江水面,一个就是所发之兵必须是精锐。」

「鄂州水师精强,但兵力不过方余,大小船只全部聚在溃口一线与草军焦灼,如何有多馀船只封锁鄂州江面?」

「而不能控制江面,就算武昌军构筑浮桥联通鄂州和江北,但也是守不住的。」

「此外,扼守江北的必要是武昌军之精锐,正如我军曾在双流城外的金马寨防守一样。但此时鄂州城内精锐本就少,再去分兵扼守江北,那城内就更危险了。」

「所以,只论眼下局势,那位鄂州刺史崔绍的做法还是比较谨慎的。在敌我双量极端劣势的情况下,集中兵力,凭坚固守,不能算错。」

经王进这麽一解释,众将才恍然,赵怀安也赞同点头,对众人道:

「老王所言老成,大家以后都是要独当一面的,这打仗要活,不能拘泥,不可不察。」

众保义将纷纷唱喏。

那边赵怀安便文让张龟年继续讲述军报内容。

在张龟年随后的讲述中,众人又对鄂州的局势有了更深的了解。

当武昌军坚壁清野全部收束在鄂州城内后,直接就使得江北重邑汉阳空虚了。

汉阳在唐时一直就是一个小聚落,和鄂州城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在军事防御上,汉阳却早早就展现了它的价值。

因为汉阳比邻汉水的入江口,与南岸的鄂州城隔江相望,是控制江汉水路的关键据点。

尤其是安史之乱时期,叛军威胁江淮,两京又失陷,所以当时大量的物资都是从江淮沿着长江往上游运输,最后就在汉阳这个地方逆着汉水将物资运输到汉中一带。

如此驻扎在灵武的朝廷才能组织起反攻大军,不然当时大唐就亡了。

于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汉阳就得到了一定的建设。

其城池主体都建立在鲁山南麓,此山虽然不高,但却是临江而立,地势陡峭,是天然的防御屏障。

汉阳城不大,周回不过五里,就是单纯一座军戌,有码头,有三门,成内守军有五百人,此前一直负责成守汉水和长江北岸的航道。

所以向来就有,「鄂州恃汉阳为蔽,汉阳失而鄂不可保」之说。

现在汉阳空虚后,草军先锋大帅柳彦章直接就占据这里,控制了这一段江面的制高点鲁山。

彼时江南岸鄂州城的布防全部都在草军的眼中,形势更加不利。

草军是七月二十二日占据汉阳的,随后日后构筑浮桥,次日天明竣工。

草军在江面上修建浮桥三座,草军柳彦章部继续留在汉阳大营,大概二十多名草军小帅,总兵力两万人上下先行过河,开始围困鄂州城。

当时城内的武昌军在崔绍主持后,便开始从岳州永兴丶巴陵丶唐年丶昌江一带调兵,其中还广募土团,如杜洪丶吴讨丶骆殷等豪杰就是这个时候加入了武昌军。

一时间,武昌军在城内的兵力有四千武昌军,三千土团军,实力稍有振复。

但现在更大的危机却在江面上。

因为草军在上游拖住了鄂州水师,又因为武昌军自已龟缩城内,使得广阔江面全部为草军所用。

此时鄂州城内不仅有近万的兵马,还有各衙署司吏,以及坊内的百姓,这人吃马嚼的,一时间补给难以为继,只能靠着岳州地区输送粮秣。

而相反,草军先后攻占了富庶的随州丶安州,截获大量粮秣,已经具备了长久攻坚的条件。

果然,兵强马壮的柳彦章,直接在七月二十三日当天就发起了进攻。

其军主力自陆路而进,先后占据城东钵盂山丶洪山丶小龟山丶紫荆山等地,原先此地的壁垒全部被草军所用。

而柳部兵马稍歇,便开始围攻鄂州四门,并在南门外和武昌军爆发一仗。

南门是武昌和岳州广大江南地区联络的必须之道,当时武昌军在城南设置营垒,就是保障城内和城外的补给线。

此时的草军百战百胜,转战中原丶荆襄,各个士气如虹,而武昌军早就被杀破胆子了,双方在城南一战,武昌军再次大败。

最后彻底丢掉了城南营垒,全军退缩到了鄂州城内。

从那个时候开始,鄂州城就彻底被草军给合围了,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黑衣社就再没有消息送到保义军这边。

此时的鄂州城是在还不在,连赵怀安都不清楚。

但不用说,以数千胆丧之军,被数万草军围困于坚城之内,说形势再怎麽危急都不为过。

张龟年讲完了鄂州那边黑衣社送来的最后消息后,就对赵怀安道:

「主公,以上就是黑衣社在鄂州获得的最后情报,以我们军院估计,按照现在的态势,鄂州守不不住两月。」

赵怀安沉吟没说话,反而是旁边的刘知俊惊呼了句:

「不该吧,鄂州城也是大城,如何连两月都守不住呢?」

其实大部分在场的保义将们都缺乏足够的守城经验,里面也就是王进在当日中原之战中,回防过郓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