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章 天生太监之才(1 / 2)

加入书签

禁宫之中,太监上万,可身为大乾天子,李崇现在身边能用的,却一个也没有。

原身李崇身边的两个贴身小太监,小安子和小顺子,因为谋害主子,畏罪自杀了。

裘世安身受重伤,估计得两三个月下不了炕。

戴权身上本就有伤,昨夜又为了忽悠胡太后,特意在文武百官面前彰显忠诚,在胡太后身边站了整整一夜。

今天,他也躺下了。

导致李崇在禁宫之中,手下只有一个贾元春可用,差点成了光杆司令。

故而今天一大早,戴权虽说下不了榻,可还是派了一名可靠心腹,过来李崇身边听用。

此人名叫王植,和裘世安一样,也是戴权的义子乾儿。

据戴权说,王植武力非凡,不在当年的自己之下,是他在东厂的得力下属。

同时还带了一句话过来,孙贵人处的孙继祖,其人可用。

李倧之所以想用孙继祖,除了觉得此人有做孤臣的潜质,也是想在禁宫之中,培植一股独立于戴权之外的太监势力。

李崇此举,倒不是不信任戴权,而是身为上位者,平衡各方势力的帝王权术罢了。

试问二十年前,胡玄机对先帝,难道不是忠心耿耿吗?

可二十年后呢?

人的欲望,尤其是权力欲,是会随着地位的提升,在心里不断滋长的。

有一句话说得好,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而李崇觉得,绝对的权力,也会滋生绝对的野心。

就像曹孟德,当年的志向,也不过是做大汉的征西将军而已,年轻时的他,绝对没有半点称孤道寡,给大汉换房本的意思。

而元和帝重用胡玄机,其实并没有错。

他错就错在,只重用了胡玄机一个人。

若是他在朝堂之中,另有一股势力,与胡玄机日常争斗,达成微妙的平衡,又岂有今日之祸哉?

戴权掌控内廷多年,手下那麽多心腹太监,而李崇又是个十岁的孩子,正所谓主少国疑,即便戴权不起异心,又有谁敢保证,戴权手下之人不动歪脑筋?

唐末宦官乱政,甚至掌握兵权,动辄废立皇帝,殷鉴不远,不可不察也!

故而李崇在戴权之外,另外培植一股太监势力,既是为了防范戴权,也是为了保全戴权,让他晚节不亏,平稳落地罢了。

戴权在先帝那,已经失节了一次,若是再晚节有亏,那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这一节,李崇和戴权之间,彼此是有默契的。

不然戴权也不可能,放着手下那麽多心腹太监不用,专门派人来告诉李崇,孙继祖其人可用。

当时在御辇之上,李崇明明说了此事不急,可戴权人在病榻之上,还是将此事当作一件急事,一件大事给办了。

这便足以说明,对于李崇为何要用孙继祖,戴权心里是有数的。

对于戴权的选择,李崇表示很欣慰。

以前对戴权的最终处置,李崇是有卸磨杀驴的打算的。

可如今看来,既然戴权如此知进退,先是同意让裘世安接他的班,现在又同意让孙继祖上来,还是让他平稳落地,以后踏踏实实养老的好。

毕竟若是有得选,谁不愿意做个好人呢!

李崇也不例外,他也不想成为一架冰冷的政治机器,只知道玩弄帝王权术,渐渐没了人味儿。

若有的选,他也想做个好人。

孙继祖来锺粹宫的时候,和第一次一样,还是深夜,还是寝殿之内,就连他跪着的地方,也和上次一模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