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宝玉:我一进门,就看见我爹打我娘(1 / 2)
第135章 宝玉:我一进门,就看见我爹打我娘
翌日。
王夫人,不,是王姨娘,等着儿媳妇李纨来给她请安,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
王姨娘便命丫鬟金去李纨住处,看看到底是怎麽回事?
不就前日骂了她一顿吗,今日竟敢不来请安?
反了天不成?
还是国子监祭酒的女儿呢,她爹还是一代大儒呢?
哼,就这家教,还是欠管教。
王姨娘自从失去正妻身份,自从搬到偏院住了以后,心理愈发的扭曲,总想着欺负欺负谁,来彰显她的威势还没倒。
顺便藉此警告那些下人们,别以为她不是正妻了,便登高踩低,变着法的欺负她。
刚开始,她还把周姨娘,和赵姨娘叫过来骂了一顿,周姨娘一如往昔,继续伏低做小,忍气吞声。
赵姨娘可不惯着她,指着她的鼻子骂了个狗血喷头,差点没把她给活活气死。
二人甚至动了手,要不是有丫鬟婆子拦着,赵姨娘险些抓得王姨娘满脸花,
王姨娘吃了一次亏,便不敢再去招惹赵姨娘,但她心里那股气,总得找人撒出来才行啊!
故而,她又把目标,转移到了李纨身上。
在王姨娘看来,李纨就是个扫把星,就是个丧门星,就是她克死了她的珠儿,现在又开始克她,开始克她的宝玉了。
别说她现在不是正妻,哪怕她沦为乞弓,李纨也是她的儿媳妇。
婆婆管教儿媳妇,天经地义,任谁也说不出来一个不字。
没多会,金回来了,一脸的慌张。
「太太,不好了,大奶奶没了。」
王姨娘已经不再是正妻,照规矩是不能称呼为太太的,得和赵姨娘,周姨娘一样,称呼她姨太太。
但王姨娘手底下那些下人们,她们可不敢这麽称呼。
有个傻大姐,就因为喊了声姨太太,差点被周瑞家的给活活打死。
故而私底下,她们还是像以前那样,称呼王姨娘为太太,就好像王姨娘还是正妻似的,就好像皇帝的那道圣旨,压根就没存在过一样。
再说王姨娘,听金说李纨没了,登时惊得站直了身子,一脸的惊恐和难以置信。
不就是骂了一顿吗?
为这点子破事,她就寻了短见?
气性这麽大吗?
李纨寻了短见,她的孙儿没了娘,可怜的兰哥儿啊!
这事是瞒不住的,老太太,老爷知道了,还不得休了她,把她赶出贾家啊!
王姨娘越想越慌,越想越害怕,她脸色煞白,颤声问道。
「珠儿媳妇,怎麽死的?」
「啊!?」金睁大了双眼,道,「大奶奶死了?我过去的时候,大奶奶和素云都不见了,问了那边的下人,他们也不知道大奶奶去了哪里?」
说着,金便红了眼圈,哭着道:「不曾想,大奶奶竟是死了,可是尸首呢,没看见啊!」
这时候,王姨娘才明白过来,金刚才说的大奶奶没了,是不见了,而不是死了。
王姨娘又气又臊,抬手便扇了金一个耳光,
「糊涂东西,连话都说不明白,你还不如跳井死了呢!」
说罢,捂着脸默默哭泣的金,王姨娘看都不看一眼,便急火火往贾母上房赶去。
等到了贾母上房,王姨娘收起脸上怒容,依照惯例给贾母请安问好。
贾母警了一眼王姨娘,脸上淡淡的,不见半点喜怒之色。
她从鸳鸯手中接过筷子,端起一小碗御田胭脂米熬的粥,准备吃饭。
王姨娘见状,连忙像往常一样,过来伺候贾母吃饭。
不料,贾母却摆摆手,道:「不用你伺候了,你回去歇着吧,
圣旨已下,不可不遵,往后你朔望两日,来我这里请一回安就行了,其他时候,你可以不用来了。」
王姨娘喜爱孙子贾兰,却百般不待见儿媳妇李纨。
贾母也爱极了孙儿宝玉,却瞧不上宝玉他娘。
只能说这婆媳俩,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恶婆婆。
王姨娘听了贾母这话,直接愣在当场。
她的正妻身份被剥夺了,现在就连每日晨省昏定,来给贾母请安,她都没有资格了吗?
王姨娘心里委屈坏了,只见她眼圈发红,眼看着就要落下泪来。
过了好一会,她才收起悲容,大着胆子问道:「珠儿媳妇不见了,老太太,您知道去哪了吗?」
贾母放下筷子,本想发怒,再一想,这王姨娘虽说不是正妻了,但人家说到底,还是贾珠他娘,还是李纨的婆婆。
人家问这话,也算应当应分,天经地义。
贾母想了想,道:「珠儿媳妇在咱们家住的不舒心,昨儿求了我,回娘家去住了。」
送儿媳妇进宫,这种事好说不好听,故而贾母打算先瞒一阵子,看看情况再说。
王姨娘急道:「那兰哥儿呢?」
贾母本来还算和煦的面容,瞬间拉了下来,她看着王姨娘,满脸满眼的厌烦。
「兰哥儿才一岁零两个月,离得开他娘吗?自然要带了一块回娘家。」
王姨娘面上不敢发作,心里却怒火中烧,恨不能和贾母撕吧起来。
你心疼你孙子宝玉,我也心疼我孙子兰哥儿。
要是我带了宝玉走,让你再也见不着,看你急是不急?
还有那个李纨,她自己回了娘家也就算了,竟敢把我孙子也带了去。
这麽大的事,问都不问我,这个当婆婆的一声,还有没有一点儿当儿媳妇的规矩?
就在这时,贾赦和贾政下朝回来,兄弟二人一脸喜色。
甫一进屋,贾政看见王姨娘也在,原本喜气盈盈的面庞,瞬间便沉了下来。
他皱着眉头警了一眼王姨娘,没有说什麽,便和贾赦一起给贾母道喜。
「老太太,亲家老爷高升了,喷喷,内阁首辅!」
贾母一愣,问道:「是谁升了内阁首辅?」
贾政回道:「是珠儿的岳丈,今儿刚升了内阁首辅。」
贾母闻言,顿时大喜过望。
内阁首辅,文臣第一,可谓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有了这个靠山,他们贾家就更稳如泰山了,她也可以安枕无忧了。
与此同时,贾母也有些纳闷,
她这个亲家李守中,学问无疑是极好的,不然也不可能国子监祭酒,一当就当了二十年。
但在政事上,好像平平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