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2章 不封她贵妃,老臣不答应(2 / 2)

加入书签

皇帝要做的这些事情,不仅不会伤害他们的利益,反而还会为其家族,带来极为丰厚的回报。

因为海路一旦开通,远洋贸易一旦重启,他们以及他们背后的世家,都能跟着分一杯羹。

更重要的是,倭患一旦平定,东南本就是富庶之地,当地的赋税便能足额收上来了。

朝廷的财政危机,将会大大缓解,其他地方也就不用再加派赋税了,也就不会搞得民怨沸腾,甚至是官逼民反了。

皇帝要做的事情,不管是对社稷而言,还是对他们这些朝臣而言,甚至是对天下黎民百姓而言,都是天大的大好事。

但问题是,国库没钱啊!

造这些神枪神炮需要钱,水师需要钱。

大战一开,各种粮草军械,便要源源不断运往前线。

有功将士的封赏,阵亡将士的抚恤,伤残将士等等等等,那更是一头头吞金猛兽。

没有一千万两银子,你想剿灭东南倭寇,呵呵,还是洗洗睡吧!

而国库的现状是入不敷出,别说拿不出银子来,每逢大灾之年,还得靠皇帝的内帑来贴补国库呢!

大乾目前的现状,就像是一个赌徒,明明知道下一把会开什麽牌,但你就是没有本钱来下注,只能站在旁边干看着,只能徒呼奈何!

就在众臣的沉默之中,户部尚书杜知运率先开口道。

「陛下能不能给微臣三年时间,只要三年,微臣就是砸锅卖铁,微臣就是将满朝公卿全都给得罪光,也一定给陛下凑三百万,不,凑五百万两银子,」

说着,杜知运看向薛宝钗,面色好一阵羞惭,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再加上陛下内帑三年积累,以及薛氏商社这三年的利润,陛下剿灭倭寇,平定东南的银子,便差不多能赞够了,希望陛下能准了微臣此奏,再多等三年。」

说罢,杜知运看了一眼薛宝钗,面色通红,好生惭愧。

他身为户部尚书,竟然要靠薛家的银子,才有能力支持陛下平定东南,并剿灭倭寇,

这话他说出来,是真的丢人啊!

丢了他杜知运的脸,也丢了读书人的脸面,更是丢了朝廷的脸面。

以杜知运想来,他的这个方略,已经很激进了,皇帝肯定会同意的。

不料,李崇竟然大手一挥。

「再等三年,不,朕连一年都等不了。」

杜知运大急,正要开口劝谏皇帝,治大国若烹小鲜,凡事急切则败亡,缓行则必成啊!

便在此时,只见李崇继续说道,

「剿灭倭寇的银子,朕不用国库出,朕自有办法,薛家已经答应朕,明年之内,给朕凑够七百万两银子,

昨天刚抄了宁国府,应该也能得些银子,屠灭那些东南世家,怎麽说也能弄来几百万两银子吧,银钱方面毋需你们操心。

朕今日将你们召集在这里,只是想问一句,朕意,从明年开始,用两到三年时间,剿灭倭寇,平定东南,你们支不支持朕?」

还有一件事,李崇没有说,那就是广州的潘家,应该也能抄来不少银子。

李守中等人闻言大惊,看着薛宝钗,更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四年时间,给了陛下那麽多银子,现在还能再给七百万两,薛家到底有多少银子?

只怕要变卖产业,砸锅卖铁了吧!

但这些事情,不用他们操心,那是薛家的事情,与他们无关,更与朝政无涉。

说一句难听点的话,薛家为了此事,哪怕就是家破人亡,他们也管不着。

眼下的情况是,皇帝决意剿灭倭寇,平定东南,而且还不用国库出钱,事后还能将东南的赋税,给足额的收上来,缓解朝廷财政压力,还能给他们,以及他们身后的家族,带来无比丰厚的回报。

这样的无本买卖,傻子才不支持呢?

李守中等人对视一眼,纷纷表态支持皇帝剿灭倭寇,平定东南。

虽然不用国库出钱,但是筹集粮草军械,各地兵员调动,他们将会无条件配合,无条件支持。

与此同时,他们也会尽全力,瞒着徐少湖,以及其他出身东南的官员,不让他们给陛下捣乱。

待众臣表完态之后,李崇满意的点了点头。

「正事说完了,朕有一件私事,想请众位爱卿帮忙,你们可千万不要拒绝朕啊!」

说着,李崇当着众人的面,拉着薛宝钗的黄小手,将她搂在怀中。

「朕已经答应了她,要将她封为九妃之首,但你们也知道,薛家乃是商户,将商户之女,封为九妃之首,这是大乾开国百馀年来,从未有过的事情,

士农工商,国之四维,商人排在最后一等,朕担心那些读书人会想不开,会觉得朕轻视士人,会跟朕闹,甚至会齐聚午门,再去敲一次登闻鼓。」

说罢,李崇看向李守中。

「爱卿是国子监祭酒,当世大儒,若是那些读书人闹将起来,还请爱卿帮朕说说话,

也帮朕的爱妃说说话。」

说着,李崇看向其他人。

「众位爱卿在读书人之中,也都有着不俗的影响力,朕希望到时候,你们也能帮着说说话,劝劝那些读书人,别在这件事上跟朕对着干。」

见李崇为了她封妃之事,如此大费周章,甚至不惜放下皇帝的架子,去求自己的臣子,薛宝钗感动得泪眼婆姿。

她痴痴的看着李崇,看着她的主人,看着她的男人。

心说就算你不是皇帝,就算你是个乞弓,我薛宝钗的这颗心,我薛宝钗的这条命,也会交给你的。

薛宝钗很想说,我不要什么九妃之首,我也不要什麽名分了。

哪怕还是像这四年一样,将我当成外室,养在宫外面,我都心甘情愿。

只要陛下心里有我,我薛宝钗就心满意足了。

可薛宝钗心里明白,这种大事,听男人的就行,女人最好别添乱,

在李崇想来,薛家出了这麽多银子,支持他剿灭倭寇,平定东南,而这些朝臣大佬们,却一个个坐享其成,将来的好处更是一点也没落下。

哪怕不讲良心,而是以官场最基本的规矩,投桃报李来论,他们也会答应帮这个忙。

不料,李守中并未表态,而是开口问道。

「陛下,敢问这几年,薛家总共出了多少银子?」

李崇眉头微皱,不明白他问这个做什麽?

「加上明年的七百万两,前前后后大概有一千六百万两。」

李守中面色骇然,惬的看着薛宝钗,半天没有说话。

突然,他『扑通』一声,双膝跪倒在地。

「陛下,您将薛氏女家主,封为九妃之首一事,老臣宁死也不答应。」

李守中竟然不同意!?

这个大出李崇意料,难道你这个迁腐的老东西,一点良心也没有吗?

还是说士农工商这种等级观念,已经变成了你的思想钢印?

李崇冷冷的看着李守中,眼底深处已经翻涌起一抹杀机。

不料,李守中却接着说道。

「陛下,薛氏女家主虽为女子,但她的义举,她的胆魄,以及她对陛下的心意,让老臣汗颜,

文官治国理政,会得到嘉奖,武将沙场建功,会封妻荫子,就连陛下的后宫妃嫔,将来诞下皇嗣,也会得到封赏,此乃万古不易,有功则赏之法,

那麽薛氏女家主,为了陛下,为了我大乾毁家难,难道不应该同样得到封赏吗?

士农工商,国之四维,这话自然是没错的,但商人地位最低,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低贱,而是因为他们不事生产,于国无益,

但薛氏女家主则大大不同,她对陛下情深义重,对国家功莫大焉,岂能因其商人身份,而不予封赏,或低封薄赏呢?

老臣泣血启奏陛下,薛氏女家主,于国有功,于陛下有义,区区九妃之首,实在不能彰其功德,昭其情义,

故而老臣奏请陛下,封薛氏女家主为贵妃!

陛下若是不允,这些火炮威力惊人,便请陛下用火炮,将老臣给轰死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