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7章 贾母进宫,迎春封妃(1 / 2)

加入书签

第277章 贾母进宫,迎春封妃

荣国府正门口,三间兽头大门之下,那些个华冠丽服之人,还是一如往常,列坐在门前凳子上。

这时候,他们听见宁荣街街口那边,依稀传来了开道之声。

这些人见多识广,明白这是又有达官显贵,前来拜访他们家老太太了。

毕竟这条宁荣街,只有宁国府和荣国府,而宁国府被抄家夺爵之后,整个宁荣街,便只剩下荣国府一家了。

其中几个年轻点的,便起身来至当道,想看看这会儿来的到底是哪一家的。

这一看不要紧,登时把这几个人吓了一跳,因为他们看见了在车队前面开道的,乃是身穿飞鱼服的龙禁尉,和身穿斗牛服的侍卫亲军。

除此之外,还有几名身穿蟒袍的宦官,骑在高头大马之上。

而在宦官身侧,则是一辆装饰极为精美,体型无比巨大的马车,被六匹通体雪白的神驹拉着,正缓缓朝着荣国府而来这架势,这仪仗,真真吓死个人!

这几个人脸色大变,连忙跑回大门前,来至一位老者面前。

「刘爷爷,您过来瞧一瞧,小的怎麽看着,像是宫中贵人来了。」

这位刘姓老者闻言,不敢怠慢,连忙来至道路中央,手搭凉棚往街口望去。

当他看到那些身穿飞鱼服的龙禁尉,和身穿斗牛服的侍卫亲军的时候,心里并不怎麽吃惊。

宫中贵人来他们荣国府,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有什麽好惊讶的?

大小姐贤贵妃娘娘这会儿有孕在身,肯定是不能随便出宫的,估摸着是表小姐娴贵妃娘娘,亦或者是三小姐荣妃娘娘回来了。

前阵子他们家的三小姐荣妃娘娘,来他们荣国府帮着管家的时候,出行的仪仗排场也和今儿这次大差不差。

便在这时,刘姓老者看到了御攀。

虽说他也没有亲眼见过御琴,但贵妃娘娘出门乘坐的四望翠霞承凤琴,其他妃嫔出门乘坐的翠盖珠缨八宝车,以及那些丫鬟宫女,出门乘坐的朱轮华盖车,他可是都见过的。

那些车虽然装饰精美,可都还是马车,但街口这辆却截然不同。

不仅描金嵌玉,装饰奢华,更是无比巨大,已经不再是马车了,更像是一座移动的房屋。

再加上前面拉车的那六匹高头大马,个个通体雪白,神骏非常。

突然,刘姓老者心里一惊。

天子六驾,这不会是皇帝陛下的御攀吧!

刘姓老者吓得赶紧跪倒在地。

旋即,他又站起身来,跑回荣国府正门口,激动得满面通红,连声喊着。

「快开正门,天子御驾来了!」

「还不快进去通知老太太,天子御驾来了,请她老人家赶紧出来跪迎!」

那十几个衣着华丽之人,开正门的开正门,跑进府里去通禀的通禀。

至于刘姓老者和其他人,则纷纷跪倒在正门两侧,以头抵地,连抬头看一眼都不敢。

再说贾母,这会儿正在宝玉房中,与胡玉娘说话。

胡玉娘此时已怀胎七月,估摸着再有两个多月便要生了,行动多有不便,故而贾母不许她每日前来给自己请安。

贾母则是隔三差五的来看胡玉娘,与她说一会子话才走。

就在贾母嘱附胡玉娘安心养胎,旁的事儿莫要理会的时候,林之孝家的不待通禀,便突然急匆匆的走了进来。

「老太太,正门上的人进来传话,说天子御驾来了,这会儿估摸着已经进府了。」

贾母闻言大惊,面色一变,腾的一下便站直了身子。

一般情况下,天子驾临臣子府邸,车队浩浩荡荡,有在近前护卫的,也有在前面开道之人。

而这些负责开道的龙禁尉,必定会提前来荣国府知会她,好让她依着国夫人的品级穿戴整齐,带看阖府上下在正门外跪迎的。

今儿怎麽没有人来通知她?

而且天子御驾,怎麽还不声不响的,便进了府呢?

此时再换衣服,已然是来不及了,贾母先是让林之孝媳妇,去通知各房主子,以及所有的丫鬟仆役,全都去二门外跪迎圣驾。

接看,贾母让鸳鸯扶看她,便要往二门赶去。

便在这时,贾母瞧见胡玉娘也起了身,跟在她的身后。

贾母皱眉问道:「你去做什麽?」

胡玉娘懦道:「天子驾临,阖府上下皆须跪迎,我若是不去,便是不敬之罪。」

贾母回身,扶着胡玉娘重新坐回榻上,然后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怀胎七月,身子沉重,行动不便,就不要去了,陛下待咱们家极为亲厚,不会为了这点子小事怪罪你的,老身会向陛下请罪,并说明缘由的。」

说罢,贾母便带了宝玉,让鸳鸯扶着她,一路脚不沾地,径往二门外赶去。

等到了二门外,贾母已经是额头见汗,气喘吁吁了。

可她并没有看到皇帝,只有汪安一个人,满脸堆笑的等在那里。

看见汪安,贾母不由得面色微变,心里更是咯瞪一下。

没办法,汪安汪大监,和她们贾家可太有缘分了。

即便知道此次汪安前来,不是来收拾宝玉,也不是来给她们贾家降罪的,可贾母看见汪安,还是条件反射一般,不由得心里一阵发紧。

与此同时,贾母也满心疑惑正门外的那些门子,既然传话进来,说是天子御驾来了,那天子御驾必然是来了。

毕竟这种事儿,他们是不敢信口雌黄的。

可天子呢?

御驾又在何处?

贾母来至汪安身前,一边喘着粗气,一边问道。

「汪大监,门前那些小子传进话来,说是天子御驾来了,不知....:

贾母话未说完,汪安便哈哈笑道。

「天子御琴是来了,但陛下并没有来,瞧这事儿给闹得,让老太太您一路跑着过来,

出了一脑门的汗,老太太,你们家这门子,眼力见也忒毒了,

咱家带着人刚走到宁荣街口,他们便瞧见了,又紧忙进去通禀,这才惊动了老太太,

说到底,都是咱家考虑不周,应该提前派人来知会一声的。」

说着,汪安笑着朝贾母拱了拱手,算是致歉之意。

汪安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但凡出宫,他便代表着皇帝,更何况他这次还是带着御琴来的,那就更加非同小可了。

他朝贾母行礼,哪怕只是极为敷衍的拱拱手,贾母也是万万不敢领受的。

故而贾母连忙侧身躲开,以示不敢受礼之意。

贾母皱眉问道。

「汪大监,这御琴..:

汪安满脸堆笑,道:「老太太,外面这御是来接您的。」

贾母闻言大惊,心里更是七上八下,又是受宠若惊,又是志芯不安。

这好端端的,陛下召她进宫作甚?

还让她乘坐御进宫,这可是天子对臣子,高到了极点的殊礼,更是无以复加的礼遇啊!

她一个妇道人家,何德何能,敢承受这般礼遇?

贾母问道:「汪大监,不知道陛下召我进宫,所为何事啊?」

汪安摇了摇头,说不知道。

倒不是他故意不说,而是他也不知道,更猜不出陛下为何会让他带着御,来请贾母乘坐御琴进宫。

见汪安摇头,贾母心里莫名一惊,难道是元春出了什麽事儿?

流产,亦或是滑胎什麽的,陛下心中着急,这才让御琴来接她进宫?

贾母心中大急,颤声问道。

「汪大家,可是贤贵妃娘娘,出了什麽事儿?」

汪安先是一愣,旋即便明白过来,陛下派御琴过来接贾母进宫,如此礼遇,让贾母在受宠若惊之下,不由自主的开始胡思乱想了。

他连忙笑道:「老太太莫要乱猜了,等待会进了宫,一切自见分晓,

至于贵妃娘娘,身体康健,胃口也好得很,今儿早膳,一碟刚蒸得的奶油松卷酥贵妃娘娘足足用了小半碟呢!」

贾母闻言,这才放下心来,将汪安迎进荣禧堂,又命人看茶,让宝玉陪着汪安坐在这里。

而贾母则回到上房,让鸳鸯将国夫人的霞首饰等物翻出来,伺候她穿戴整齐之后复又来至二门,然后又跟着汪安来至正门。

果然,在正门之外,二十名龙禁尉,五十名侍卫亲军正等在那里,而在这些人的身后,则是六匹神驹拉着的御攀。

汪安请贾母上御,贾母思索再三,还是不敢上去,便想着自己乘坐一辆马车,跟在御攀之后好了。

不料汪安却说,陛下口谕如此,贾母若是不上御,便是抗旨不遵,

贾母万般无奈,只好一手提起裙摆,一手扶着鸳鸯,迈步上了御攀,然后一行人浩浩荡荡,径往紫禁城而去。

等到了宫门外,鸳鸯扶着贾母下了御攀,只见宫门里又抬出一乘步攀来,汪安笑着请贾母上了步琴。

要知道按照宫里的规矩,只有宫中妃位以上的主子,才能乘坐步琴代步。

贾母这会儿已经麻了,推辞了一番之后,又一手提起裙摆,一手扶着鸳鸯,迈步上了步攀。

只见汪安在前引路,却并不是去乾清宫,而是去了陛下日常处理政务的武英殿。

贾母见状,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终于算是落了地。

看来陛下召她进宫,不是因为元春,或者是黛玉,探春等人,而是为了国事。

只是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又和国家大事有什麽关系呢?

想到此处,贾母心里的疑惑不减反增。

就这样,贾母一路志芯,终于到了武英殿之外。

贾母下了步,迈着小碎步,躬身进了武英殿,

一番行礼之后,贾母起身,这才看见武英殿之内,探春和迎春早已经在这里了。

而且探春和迎春二人,面上犹有泪痕。

尤其是迎春,用手捂着嘴巴,咬着手中的帕子,不敢放声大哭,只是在那里不住的默默流泪。

贾母见状,心里便不由得咯瞪一下。

陛下用御接她进宫,乃是为了国事,而探春和迎春,又在这里哭个不停。

将这些联系到一起,贾母便想到了远在东南前线的贾琏和贾环。

贾琏是迎春的兄长,贾环是探春的弟弟,难道说,他二人出了什麽事吗?

正在贾母心中惊疑不定,胡思乱想之时,坐在龙椅上的李崇叹了口气,让小桂子将史那份摺子的留档副本,拿过去给贾母看。

又让汪安搬过来一个绣墩,还拿过来一副老花镜递给贾母,让她坐在绣墩上,戴上眼镜仔细瞧。

贾母接过摺子一瞧,见是东南主帅史的摺子,心里那份担忧,瞬间便化为一片悲恸贾母心里明白,被她不幸给猜着了。

贾母深吸一口气,颤抖着双手打开摺子,一个字,一个字的往下看。

当她看到柳林镇一役,贾家的那些部曲家将,阵亡了一百三十七人。

而剩下的二十三个人,也有十数人身受重伤,能不能活着都很难说。

贾母瞬间便红了眼圈,不禁落下泪来。

要知道,身为勋贵之家,这些部曲家将可是他们的宝贝,是他们最重要的资本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