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53(1 / 2)

加入书签

亩的免税额,他顶多能占两百亩地, 其他的他跟裴成举借了些银两,买了一百亩地, 其中?二十亩回馈村里。

其产出支撑学堂,以后他不任教了学堂也能依靠田地产出运转下去。

剩下的就让人挂靠,他就收五成。

村里直接全挂他这了,萧逸年这免税亩数也就用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留给自己,等着?有了结余再买田地。

虽然?这对国?家税收不太友好,但世情如此?,他也只是造福乡里,让他们能多留一些粮食。

至于为什么还要?收五成, 升米恩斗米仇,这度要?把握好。

何况宋家也没富裕到能白?送免税亩数的地步, 未来宋言读书又是一笔花销。

萧逸年办好这些全部心思花在了私塾和学堂上。

学堂已经教出走?出两批人, 因为萧逸年考举人停滞了一段时t?间?。

如今有了二十亩田地产出, 萧逸年挑了几个人,这些人有愿意回来的就当教书先生,教娃娃们识字算数和律法。

他挑的不一定学的最好,但足够有耐心,沉稳踏实,自己学的扎实也能教人的。

挑的几个人里有两个愿意的,村长让萧逸年挑一个, 萧逸年觉得没什么好挑的两个都要?不就行了,早上一个时辰, 下午一个时辰,他们两个轮着?来,没必要?非抠着?一个时辰。

要?不是孩子坐不住,他觉得早上两个时辰,下午两个时辰都可以。

既然?一天四个时辰不行,可以分?两个班,一人教两个时辰。

没学生?让村里的女娃娃也来上课,识字的女娃娃能嫁的更好,也聪明机灵,免得被夫家坑了都不晓得反抗。

都是免费的,不乐意那就让别人占这个便宜。

还有人想把外村的侄子送过来什么的萧逸年直接收回田地警告。

他是造福赵家村,又不是造福全世界。

村长知道?之后越想越不对,觉得萧逸年早就算着?这一天,让村里的女娃娃也去学堂。

村长告诉媳妇这事儿,村长媳妇觉得他想多了,谁会惦记着?女娃娃去学堂,又不是大户人家,大户人家学了字去给人当正室打理家业,她们这些村里出来的姑娘也就别算错账。

“人家宋举人一个铜板不要?教咱们村的孩子一个时辰,别人教却要?收银子,多让人教教不是应该的?你就是想太多。”

村长:还是觉得哪里怪怪的。

村长想破头也不会想到最不可能的猜测却是最正确的猜测。

萧逸年之前没提出来,一个教不过来,他耗费太多时间?私塾那边怎么办?别人也会觉得他连女娃娃都教,不稀罕。

晚上这么几年,让别人来教就顺理成章的多。

萧逸年偶尔去学堂溜溜,看看教学看看成果,要?是有好苗子的就给个建议,考举人难,秀才?还是相对容易一些的。

都说穷秀才?,但地位已经不一样了,能免税能免劳役,不非拖着?一个家考举人其实已经实现了改换门庭。

当然?他只是建议,愿不愿意供那是他们的事。

周大夫家的就送了过来,原先他们家就有把孩子送去读书,只是送的是别的私塾,直到孩子回来,发?现还不如学堂里萧逸年教一个时辰的,让孩子在学堂听了一天的课,后来就送到萧逸年的私塾了。

萧逸年考举人也没放松了私塾这边,别的不说在他指点下两位同窗一个考了孙山,一个上了副榜,准备下次乡试继续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