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5(2 / 2)
听闻赵宋还有官家在,病倒的种师道又坚强的爬起来,有本地的文臣来拜访他,旁敲侧击希望种老将军能带兵回去拨乱反正,前官家传位给武德帝姬时,我等全不在场,万一内有其他隐情,咱们放置不管的话,恐怕要害了大宋江山啊。
种师道知道这群人什么想法,他也觉得康王登基又传位可能内藏隐情,但如今之势,他绝不会带兵站到新官家的对立面去。因为他必须抗金,大宋也必须抗金,一旦揭起新官家登基合法与否的疑云,别说抗金,恐怕大宋就要在内乱中分离崩碎了。
所以不管谁到他面前游说,种师道一概都反驳回去。他,只能当铁杆的新官家党!
除了种师道这里,其他几路大军自然也有相似情形,但响应世家文臣号召的寥寥无几。一时间竟将世家逼到了墙角,认吧,不情愿,不认吧,没能力。
第65章 捣毁勒石三戒
新帝登基,大败金军,俨然是件振奋人心的好事。但对某些官员来说,就不那么开心了。
“听说,武德帝姬登基当日,向天下起誓,绝不议和。”应天府的府衙当中,留守张显与下属的同僚们喝茶商议着此事,在场众人神情多少带着严肃。
推官朱彦闻着茶盏口飘出的热气,心里赞了声不愧是今年春新摘的正宗六安麻埠镇瓜片,“这倒是麻烦了,金人来势汹汹,不说能不能打得过,便是能打,又要打多久呢?”
“可不是吗,新帝登基就要大肆兴兵好战,非国家之福啊。”张显叹息一声,满脸愁容,当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地沦陷,日后打仗要用钱,还不是从我们南地各州县身上吸血。若能劝官家以和为贵,割地求和,便顶多年年缴纳些岁币给金人罢了,哪里不好呢。”
“二圣虽北狩,但教主道君皇帝的夫人婕妤还在这里,照着辈分,都是新帝的长辈,不如请诸位太妃们回东京城劝诫新帝,想必在孝道之下,新帝必须顾虑一二。”副留守提出了建议,其余官员闻言纷纷颔首称赞这个办法不错,“到时候,我们再联合江淮诸州一同上书请求议和,想必,官家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吧。”除非官家想当光杆司令。
在他们看来,武德帝姬尚且年幼,只不过会打仗而已,对官场上的规则不一定懂多少,只要稍加手段,就能拿捏住她。
这部分官员的小心思小动作暂时还影响不到赵芫,在兴仁府大战中打跑了完颜兀术部后,重启朝廷一事就提上了日程。
六月初九,官家的仪驾返回首都东京城,百姓人一路相送到城外三十里处才停止。
留守东京城的张叔夜也没想到,走时是武德帝姬,回来时便是新帝了。带众人在城外迎接官家仪仗时,望着率领文官武将下马的少女,他心境起伏几番,终是叹息俯首拜谒。
回来后的第一要事,自然是处理朝廷官员空缺的问题,按照常理来说,应当从各州县调人进中枢,但如此一来,很可能将那些立场不明的人也调进了中央来,到时候还会给她添堵。
于是在张叔夜等人目瞪口呆当中,新官家力排众议,在东京城举办一场临时小考,事急从权,只准许国子监以及周边几个抗击过金军的州府学生前来参加。新任赵官家亲自出题,亲自监考,亲自阅卷,从中挑选年轻士子入朝为官。
这显然不符合法理,张叔夜连着刚刚赶回东京城的李纲轮番上书,希望官家能收回成命,任命中央要员绝不能如此轻率。
但赵芫根本不见他们,只让吴俞回他们一句话:“乱世须用重典,沉疴要下猛药。”
同时向外发出了数道旨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