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1(2 / 2)

加入书签

元安二十年的春闱由礼部大宗伯陈孟廷负责主持,此人不仅在文人士子中享有盛名,且极会揣摩陛下心意,如今虽已致仕,地位依旧不可小觑。

然而在崔琅眼中,自己一生命途皆被此人所毁,他沙哑的声音在庭院中响起,漠然得像是在讲述旁人的故事:

“当年我与陈朗乃是同年举子,一同参加春闱,因名姓相似,被负责主考的礼部大宗伯陈孟廷注意,放榜之后我名落孙山,原也不再奢望其他,只想等着地方授官,好好奉养母亲……”

“可殿试前夕,陈孟廷忽然派人将我请至府上,赞我文章极妙,经义通达,更是以策问考之,我没有多想,认认真真写了一篇文章,但没想到……”

崔琅说着顿了顿,眼底控制不住浮现出一丝痛苦的神色,但又被他闭目强行压了下去:“但没想到他只是为了替自己的儿子陈朗铺路,将会试之中有凡有可能压过陈朗的人尽数落选,并且不知如何从帝君嘴里得知殿试考题,私下将我文章骗去。”

“后来陈朗被钦点为新科状元,陈孟延唯恐走漏风声,便上下打通关节报我病重不治,从礼部记档中抹去我的举人身份,除此之外更是派人一路追杀,我九死一生才逃脱出来,直到他致仕,这才敢带母亲跋涉回京,想要找人替我平反冤屈。”

故事的后半段崔琅却没再说,大抵便是他阴差阳错被诚王楚圭所救,并派到了楚陵身边做眼线,那个人没办法帮他平反冤屈,却允诺他可以得到当年失去的一切,崔琅早已被世事蹉跎了心志,万般无奈也只得应下。

太阳落山,庭院逐渐被昏暗的天色包围,压得人心头沉闷,喘不过气来。

楚陵静静听着崔琅的讲述,始终不发一言,过了许久才开口问道:“先生如今可找到了那个替你平反的人?”

崔琅缓慢摇头:“官官相护,此事怕是永无重见天日之时了。”

楚陵偏了偏头:“先生当年为何不同我说?”

崔琅闻言一怔:“……王爷,你待我恩重如山,但可惜我满腔悲愤时不曾遇见那个可以替我平反的人,后来热血终凉,心灰意冷,纵然再是遇见,结果也已经不重要了。”

这件事于他来说是痛处,是心结,是魔障,却早已不是日夜都想得到的真相了。

崔琅语罢长长吐出一口气,再次向楚陵深深叩首:“王爷,是我辜恩负义,今日你要杀要剐,在下绝无二话,只求不要牵连我的母亲。”

他丝毫不介意在楚陵面前吐露自己的软肋,多年相识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面前这名男子的品性,也正因如此,他画完那幅《群仙献寿图》后便万念俱灰,备受折磨,如今若能坦然赴死,也算解脱。

楚陵静默一瞬:“你背后的主子是谁?。”

崔琅笑意惨淡:“已叛一主,岂可再乎?其实我纵然不说,王爷心中也能猜到一二,不如全了在下临死前的最后几分体面。”

闻人熹在旁边讥讽勾唇,心想辜恩负义之人还要体面吗,毁崔琅前途者乃是陈孟廷,利用他当细作的人乃是楚圭,从头到尾又关楚陵何事?说白了不过是欺善怕恶,欺软怕硬。

“杀了他——”

楚陵耳畔猝不及防响起了一道低沉阴冷的声音,明明平静至极,却让人感受到了彻骨寒意。

闻人熹不知何时从袖中取出了一把精巧的乌金匕首递给楚陵,只见刀刃锋利,上刻两道血槽,隐隐还能嗅到上面积年的血腥味与杀气,压低声音一字一句警告道:

“背主之人留也无用,不如杀之后快!”

楚陵闻言一顿,在众目睽睽之下接过匕首,握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