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03(1 / 2)

加入书签

好,晋升空间也大。

后来听说他是分局刑警队副队长,考上大学还保留职位,误认为他是公安局重点培养的人才,对把他当成“范进”感到羞愧。

张怀民一下车就碰到那位对他有偏见的老师。老师经常跟公安局打交道,看他受伤潜意识认为因工受伤,赶忙上前扶着他,嘴里还数落他这种情况可以跟学校请假,痊愈后再过来。

张怀民到老师办公室,被几个老师关心。随后又给张怀民留下办公室和他们家的号码,有什么问题打电话,不用特意来一趟。

张怀民看着自己的腿感慨,因祸得福啊。

又过半个月,张怀民去医院检查,医生说以他的年龄再养半个月。张怀民不服,说二十岁小伙子他瘸着一条腿能挑俩。医生见多了这样的病人,懒得同他纠缠,直接问,“我是医生你是医生?”

挨一顿训,张怀民蔫头蔫脑回家。下了公交车看到电话亭,给队里去个电话,他要在家办公。

局里正好有个案子,是经济案。案子陷入了死胡同,成副队一想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带着材料和俩探员去张怀民家。

大门虚掩着,成队和俩警员直接进去。

到院里三人心想,张队家跟他们家也没什么不同,标准的四合院,院里种着菜。到堂屋,三人一愣,因为一水的红木家具。

这种家具在他们看来只会出现在老派人或者老头老太太家中。现在很多领导都用南方家具厂做的洋沙发。

张怀民指着椅子,请几人坐下,又指着茶具让他们自便。

成队笑着表示不渴,又打量一下室内,故意问:“这些是嫂子布置的吧?”

“前房主留下的。扔了可惜!再说,家具能用且看着顺眼就行。没人规定一定要怎么样。”

成队点头:“但能坚持不受社会风气影响的人不多。”

张怀民真不在意用什么,毕竟在只有四面墙几张床的部队住了十几年,哪怕多个鲜亮的暖瓶他都觉着比以前好:“说事!”

三人拉着小板凳坐下,瞥到张怀民面前书本上的字,成队诧异:“这是张队的字?”

“同事几年你不知

道?”

成队仔细看看,心说以前不是很潦草吗。他的字要是鸡挠的,张怀民的字就是狗爬的,“以前没有这么工整吧?”

张怀民:“记笔记跟暗访录口供能一样?写慢一点群众都烦。”

这话也对!成队经常遇到很不耐烦的群众。有时候也不怪人家不配合,毕竟谁都需要生活,都要为一日三餐奔波。

成队收回视线把资料摊开,“你看,我们收到消息,这里有一批家电,可等我们到现场什么也没有。现场留下的痕迹证明这里确实存了一批家电。附近居民也看到有车进去过,但没看到大车回来,跟凭空消失了一样。”

张怀民:“没查过往车辆?”

“查了!现在只有一种可能,三更半夜人最困的时候转移了。可路上没有车辙印。”

张怀民拿起照片:“市区的路是水泥路,不会留下明显的车辙印。”

“市区除了工厂,能存下这么多货的地方不多。附近工厂当天就查了。郊区没有汽车车辙印。”

张怀民:“你怎么看?”

“这帮人还会隐身术不成?”成副队苦笑着调侃。

张怀民点头。

两个探员噗嗤笑出声。

成队呼吸一顿:“张队,不开玩笑。”

“附近有没有收购站?”张怀民补一句,“废品收购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