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72(2 / 2)

加入书签

她入宫时,王夫人特地换了许多小额的银票和碎银子叫她带着,以为入宫打点之用。

元春刚开始并没有轻举妄动,安稳了一月有余,和凤藻宫原有的女官混熟了,又用银子收买了底下伺候的宫女,在她偶尔外出时有人替他遮

掩了。

直到这个时候,她才顺着花钱买来的路线,悄悄摸到了太妃们居住的寿康宫,找上了甄太妃。

甄太妃膝下虽有两子,年岁却都不大,还不到成婚之时,自然是无法将母亲接出宫去奉养的。

贾家与甄家是老亲,同为金陵大户,贾家因是战场上真刀真枪拼出来的勋贵,开国时就封了两门国公,论门第不知道比甄家高了多少。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n??????2?5???c?o???则?为?屾?寨?佔?点

但自从甄妃入宫并生下皇子之后,贾家这边也逐渐意识到,太平盛世里是不需要太过耀眼的武勋的。

再和甄家相交时,身段就往下放了许多,贾家几个诰命入宫请安,也不忘到甄妃那里坐坐。两家从那个时候起,才算是真正亲密起来。

可再怎么亲密,对甄太妃来说,也比不上自己儿子的前程。

如果像原著那般,上位的是参与过掀台子叛乱的八皇子景阳,且上头还有个太上皇压着,甄太妃作为太上皇的宠妃,自然愿意拉拢勋贵官员,替自己儿子造势。

那是因为看得见希望,要趁着太上皇还在,帮自己儿子争夺皇位。

可如今没有太上皇,先帝的骨头都化成灰了,继位的又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众臣钦服。甄太妃是疯了,才会为了一个亲戚家的女孩去算计圣人。

双方的诉求不同,也没有求同存异的余地,自然就合作不成了。

只可惜,元春从小就听祖母念叨甄贾两家的关系有多好,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觉得自己做了新皇的宠妃,是对两家都有益的事。

再加上入宫之后的生活,和他在家时千金大小姐的条件差远了。虽说有银子开道,该她干的差事又有带进宫的婢女抱琴帮衬,凤藻宫上下都乐意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也就是如此了,再多的也不可能有。

元春迫切地想在宫中出头,根本没有仔细打听甄太妃的处境,就买通了人手找过来了。

这么毛毛躁躁的,就算甄太妃当真有心扶持圣人的后宫,大概率也是不会找她的。

太妃态度亲和地招待了元春,拿捏着态度,对于元春的请求不答应也不拒绝,让元春以为她只是想拿乔。

可前脚把元春送走,后脚她就派人去坤宁宫求见皇后,把凤藻宫女史擅离职守的事报了上去。

回到自己歇息的庑房,元春刚躺下没多久,皇后那边的训斥就下来了。不但是她,凤藻宫所有的女官、女史和宫女都受了牵连:宫女罚俸一个月,有品级的女官和女史都罚俸三个月。

要知道,宫中才开始从官员勋贵家里采选女官,原本的女官也都出自平民之家,没什么家资。一下子罚去三个月的俸禄,对他们来说无异于割肉放血。

宫女们一个月的俸禄是不多,也正因为不多,才看得更真。

元春连皇帝皇后的面都没见到,就把整个凤藻宫上下都得罪了。

哪怕她事后自掏腰包,把众人罚的钱都给补上了,众人待她也只是客气而疏离,不做为难而已。除了随身带进宫的抱琴,没人再愿意给她行方便。

在宫里空耗了半年,她因各处打点,身上带的钱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