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22(1 / 2)

加入书签

“是,书房盯梢的人方才来回话。如您先前所料,您和总管离开后,白公子果真到您处理公务的书房去了,在里面耽搁了快三炷香才出来,神色匆匆,只是并未与府中人有过接触。”

“嗯。这事先不必让阿绥知道,再则……去给御史台那几个人和九皇叔都递个消息,既然有人按捺不住了,那我便帮他们推一把。”

“是!”

第一百四十章

元宵一过,云麾将军祁风通敌叛国一案便成了朝中头疼大事。

儿子下狱,当爹的虽解了禁足却仍然称病未上朝。朝中但凡有些消息的都知道祁太尉整整十多日都在为儿子的事到处奔走,不仅仅是因为那是他的嫡长子,更因为通敌谋逆的罪名一旦被落实,便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他是太子的舅舅,若是出事,不仅阖府的富贵荡然无存,连带着这个外甥也要一并被连累,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想出些法子保人。

可世道便是如此古怪。

污蔑陷害只需要三两句别有用心之语,而若想要证自己清白,便要掏心掏肺才有人肯信。况且这罪名不比旁的小打小闹,是那等一不留神便抄家下狱的大罪,所以纵然祁风素日在军中人缘不错,此刻也无一人愿意冒险替祁风出头。世态炎凉,大抵便是如此光景了。

祁太尉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堂堂三公之一,大过年低声下气去求人却也是无功而返。放眼朝廷上下,与他儿子私交甚密且有能力开口的人便只有贺绥一人,可偏偏贺绥背后有个萧恪,他怀疑儿子的事就是萧恪指使,如何肯给对方看了笑话,便死活没去寻唯一有可能救他儿子的贺家。只是这样的大罪,如何能辩白得清楚,尤其是在得知儿子确实与一异族人有来往之后,更是整个人消沉不已,祁府一时门可罗雀。

从前繁盛荣华已成过程云烟,越是被逼到绝境的人,做起事来便会不顾一切,毕竟他已没什么好失去的了。

而朝中人还在争论该有何人去主理此事,只是这趟浑水是个脑袋灵光的便不想沾染,除了刑部尚书实在躲不掉之外,旁人只想着齐帝千万别点到自己。因事关重大,加上祁风并非那些没有背后势力的平头百姓,齐帝自是照惯例点了大理寺与刑部一同主理,另单独指了一位皇亲代表他。

旁人都以为这个人选必是萧恪,齐帝却破天荒将差事指给了晋王萧佑杉。

其中意味却颇有些耐人寻味,晋王府在老王爷还在世时一直是不问朝政的,老王爷是如今皇帝的亲叔叔,后来因不满皇帝侄儿的执政手段而干脆回家养老,再不过问家国大事,而老王爷过世之后,世子承袭了晋王的爵位后便倒戈向了太子一派,晋王的长孙性子跳脱,不知有意无意,那少年与京中各公府侯门的公子都私交甚好。

年前皇帝还雷霆大怒,半点情面不留,将祁府闹了个天翻地覆,过了年的功夫却又指了偏向太子的晋王代为主理此案,不免有人怀疑皇帝是否有意放过祁风。

外面为这事闹得人仰马翻,刑部诏狱之中,祁风却是平静坦然。

除了衣食起居上受了些苛待,倒真没什么人敢贸然对他下重手。不过祁风先等来的不是三堂会审,而是前来探望的萧恪。

燕郡王是朝中炙手可热的重臣权臣,就是不给银子打点,刑部上下也无人敢拦他,更不要说这位王爷还给了赏钱,那些牢头狱卒自是巴结着将萧恪领进去。

萧恪前世死在诏狱,即便今生只第二次来这阴森地方,却也十分熟悉,不需那狱卒过多指点便来到了暂时关押祁风的牢房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