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5章 前尘往事(1 / 2)

加入书签

第275章 前尘往事

经过姐姐陆南枝的一番描述,陆北顾对此时的「开封裴氏」有了一个详细的认识。

他也明白为什麽寒食节的时候,嫂嫂裴妍会说「在开封时,寒食节最后一日黄昏,官家真会派中使给大臣赐新火」了。

闻喜裴氏自古为三晋望族,也是华夏历史上声势显赫的名门巨族,其家族自秦汉以来,历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极,譬如三朝元老裴矩丶大唐开国元勋裴寂丶中唐名相裴度等等人物,都是出自裴氏,光是在正史里有记载的家族子弟就不下数百人,出过无数公侯将相。

不过因为被黄巢撅了根,在又经历了五代战乱之后,闻喜裴氏早已不复往日荣光。

而「开封裴氏」这一支,是太宗朝时期,裴妍的曾祖父右神武大将军裴延复来开封任职后,正式从闻喜裴氏里面分出来开枝散叶的。

到了真宗朝,「开封裴氏」的第二代,也就是裴妍的祖父那一辈,裴济丶裴丽正丶裴丽泽三兄弟,尚且都能全部高中进士,并且官至知州,出现了「一门三知州」的盛况。

而到了第三代「德」字辈,就明显地出现了阶层跌落的趋势。

能支撑「开封裴氏」门面的,就是裴妍的父亲裴德舆,以及大伯裴德谷。

裴德舆由开封府推官丶颍州知州,一路做到了提点梓州路刑狱丶提点京东路刑狱丶夔州路转运使丶益州路兵马钤辖,仕途一片光明,本来正常来讲下一步就是要绯袍变紫袍的。

可惜,裴德舆运气不好,刚调任河北,就遇到了着名的「贝州兵变」,因处置不力而被贬,随后就是在各州之间不断奔波调动.这也是大宋的知州们的常态。

在两年前,裴德舆被任命为泾州知州,还没动身,便一病不起,最后离世,享年六十七岁。

裴德舆有两任夫人,分别是史氏和李氏,这两位夫人生了两个女儿都嫁给了进士,也就是此前的泸州军事推官杨谔,以及温州军事判官赵颉。

至于陆北顾的嫂嫂裴妍,并非是妻生,而是妾生,故而在提点梓州路刑狱的时候,因缘许给了陆家。

而如今裴德舆离世,「开封裴氏」实际上的当家人,便是裴德谷了。

裴德谷以奉化知县入仕,历任南京留守司通判,做过蓬丶绛丶解丶虢丶泽丶沂六州知州,现任工部虞部郎中,是个实权职位主要负责掌管山泽丶苑囿丶畋猎,所有砍伐木石丶薪炭丶药物的事宜都归其管辖,除此之外,还负责金银铜铁铅锡等矿山的废置收采事宜。

至于「开封裴氏」第三代「德」字辈的其他人,如裴德基丶裴德丰,官职就不高了,只是普通京官。

而第四代「士」字辈则更拉胯,除了裴德舆的次子裴士禹如今任职西京留守推官以外,裴德谷的儿子裴士伦丶裴士林丶裴士杰,都是一些寺丞之类的职官,没有具体差遣,就领一份俸禄混日子。

不过裴德谷的八个女儿倒是都嫁的不错,全都嫁给了官员,其中一个女婿王益柔还是宰相王曙的儿子。

「一代不如一代,也没什麽可惧怕的。」

陆北顾心中暗想道。

实际上,这也是此时的他,心态不同了。

如果他还是个合江县的县学学生,那麽「开封裴氏」这种一门出过好几个知州的名门望族,那根本就不是他能够匹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